[转载]文學寫作的精神性
(2014-11-16 11:52:13)
标签:
转载 |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习惯用写作这个称谓,而不是创作,虽然它们的意涵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当我们拿起笔来的时候,我们立刻变得谦卑;当我们奋力地低下头去,在纸上开始划动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不是一个单纯、无谓、游戏的动作,而是一个意义重大的举动;当生活中的我附著于写作之我,暂时地合为写字台边的一个身影时,我们知道是责任感使得二者合而为一。后面这个观点我借用的是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同样根据他我们理解到,写作与生活,作家与人,美与自然,因为责任的伦理而联为了一体。这就是我们这些人倾尽一生,孜孜不倦,承受那不可承受之重的根本原因所在。
有这样两行著名的诗句:“——谁能凌驾于生活之上,不难领悟那百花和沉默万物的私语!”我愿意以如此诗意的语言来简洁地描绘出文学的精神性。我们阅读和接受文学,我们的一代又一代青年以文学为人生的指南,我们视文学为神圣,我们的文化世世代代置文学于中心的地位,不仅因为文学充溢着人类的、人民的、民族的精神,而且也因为她已经成为了精神的崇高象征。没有文学的人的存在,不仅是难以想象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文学的精神性在于真善美。真就是真理。谬误的生活总是试图取消真理,但真理深藏在文学里,显现在阅读中,从而可以进入人心并永驻在那里;善是人类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人们交往、交流、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人类语言的性质之一,而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就是善的艺术;美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有历史之美和时尚之美,所有各种各样的美引领着人的前行,而最根本的精神之美就是文学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美。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精神特征。从未有过哪一个时代像此时的中国一样,具有如此之多、如此之强烈的发展性,变化性,现代性,世界性,多元性以及人性。文学要站得更高才可以鸟瞰这一眼望不尽的时代性。面对如此之广袤的局面,作家要站到可以承受时代重量的位置上。这是时代的呼唤,是写作的道德,也是文学之善!
(以上文字是在晋城市文艺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4年10月23日写,28日发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