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胖姨和《心动文苑》圈子推荐!
感谢于晨春雨和新浪草根名博团队支持!
上一篇说到贾芸这个小人物,靠自己的灵活的头脑在荣府里谋得了一个不错的差事。贾芸这个人出身卑微,又不甘命运的安排,一心想往上爬,他所用的方法就是千方百计去巴结荣府里的重要人物,不仅给凤姐送礼,在凤姐和贾琏面前摇尾乞怜,好话说尽,甚至还自轻自贱,认比自己小四五岁的贾宝玉当干爹,可以说节操碎了一荣国府,让人觉得既可笑又可悲。
贾芸是在偶然之间见到了贾宝玉,当时贾宝玉心情不错,和他开了个玩笑,说:“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象我的儿子。”贾芸一听这话便急忙就坡下驴,说:“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他伶牙俐齿地这么一说,这干爹就算认下了。
而后谋到差事的贾芸又到贾宝玉那请安。贾宝玉自那次见了一面之后,便把他给忘了,正如脂批中所说,如果他上次见的是一个女孩一定忘不了。贾芸见到贾宝玉后先是问贾宝玉的近况,贾宝玉道:“大好了。我倒听见说你辛苦了好几天。”贾芸道:“辛苦也是该当的。叔叔大安了,也是我们一家子的造化。”这时甲戌侧批写道【不伦不理,迎合字样,口气逼肖,可笑可叹!】【庚辰侧批:谁一家子?可发一大笑。】把一个官府家的小少爷的健康与否当作自己一家子的造化,巴结溜须到了如此的地步,不禁令人作呕了。贾宝玉也没稀得答理他,只是和他有一搭没一搭说了几句闲话。贾芸见贾宝玉这个态度也就不在这久留了。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还有比这更恶心的,贾芸还嫌当面巴结不过瘾,又给贾宝玉写了封效忠信。在第三十七回,贾宝玉接连受到了两封信,一封是贾探春写给他的,提议他和众姐妹们起个诗社。这封信写得言辞恳切,文采斐然。而贾芸写的那封信用脂批的话说,就“直欲喷饭”了。
“不肖男芸恭请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男思自蒙天恩,认于膝下,日夜思一孝顺,竟无可孝顺之处。前因买办花草,上托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儿匠,并认得许多名园。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大人若视男是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奉书恭启,并叩台安。男芸跪书。”
这封信表面上看只是贾芸要送贾宝玉两盆海棠花,但仔细分析却大有深意。我们还记得贾芸向凤姐行贿了价值十五两多点银子的香料,结果谋到了在荣府种树的差事。问题的关键不在这点香料,而在于贾芸的能说会道把老辣的凤姐也给哄得团团转。而这次贾芸又送给贾宝玉两盆海棠,也是不值多少钱的东西,但贾芸故伎重演,还想用对付凤姐的那一套对付贾宝玉。不过上次到贾宝玉那去,贾宝玉没怎么搭理他,因此他这次吸取了教训,没有面见贾宝玉,而是托荣府的婆子转送,当然送花不是目的,目的是以花为媒,向他的这位干爹表忠心。这封信写得极为恭顺,完全是用儿子给老子写家信的格式。而实际上写信的是荣府的打工仔,收信的则是府里的小少爷。而且这个打工仔还比这个小少爷大上四五岁,因此这封信读起来就让人作呕,一个小市侩的无耻嘴脸跃然于纸上了。贾宝玉见到这封信后反应冷淡,让老妈子把花送回他屋里,然后就去和众姐妹结诗社去了。
那么贾芸为什么要死抱着贾宝玉的大腿不放呢?按说贾宝玉不同于贾琏与凤姐夫妇,只是一个没长大的小孩子,成天东游西逛,无职无权,贾芸为什么要拼命去巴结他呢?这只能说贾芸一心想往上爬的心理在驱使他把尊呀丢到了爪哇国里。但他一个毫无背景的小人物如何才能爬得上去呢?那么就必须要为自己找到一个靠山。贾琏和凤姐夫妇高高在上,不是他这样的小人物能攀得上的,而贾宝玉是个天真烂漫的小男孩,他比贾琏夫妇要更好接近一些。
贾芸心理也清楚得很,贾宝玉现在是小孩,无职无权,但在荣府乃至整个贾氏家族的地位都不容小视。家族的老祖宗最宠他,掌握治家大权的王夫人也最疼他。而且他又是嫡长子,将来继承家业的非他莫属,因此贾芸找到了这个靠山,就等于给自己上了一份保险,未来就有了保障。等到这个小少爷长大了,继承了家业,那么自己的出头之日也来了。精于算计的他这步棋走得还是很巧妙的。
要说起来,我们中国的“干爹文化”倒也是源远流长,这也是我们的国粹之一。在古代,干儿子被称为“螟蛉义子”,取自《诗经·小雅·小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科学水平不高,认为认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实际上螟蛉最终的下场就是被当作食物。因此所谓的螟蛉义子更像是对这种关系的一种讽刺。
因此在古代的干儿子里有拼爹的,也有坑爹的。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三国演义》里面的几位名人。在三国时期最了不起的一个人物就是曹操,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认了大太监曹腾为干爹,也荫及子女。曹操能20岁出头就当时都尉,相当于警察局长的位置,这门干亲起了重要作用。但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一个干儿子要算是吕布了,他被誉为“三姓家奴”,先后认丁原和董卓当干爹。这个家伙也是最坑爹的,把他的两个干爹先后都咔嚓了。到后来他被曹操俘虏,他还打算认曹操当干爹,当“四姓家奴”,幸亏刘备的一句提醒,才没有让曹操步丁原、董卓的后尘。
在五代时期,有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干儿子石敬瑭,此人原是后唐的大将,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义父,被耶律德光扶植为后晋皇帝。而他也没辜负这位异族干爹的厚爱,一当皇上,马上就割让十六州给契丹,而且每年进奉帛三十万匹。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他比耶律德光要小上十岁,这个干儿子当得却很滋润,因此他被后世称之为“儿皇帝”。
在古代认干爹之流行简直成了时尚,历朝历代都是如此。甚至夸张到了能靠庞大的干儿子队伍组成军队打仗的地步。如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践的军队里,有六千多他的干儿子,占了军队总数的近1/8。唐代的安禄山曾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养子,自己发达了之后,建立了一支被称为“曳落河”的“义儿军”,人数达八千之众。这种成建制的干儿子部队,让后世的史学大家司马光都为之咋舌。
我们有这么悠久的“干爹文化”,自然到了如今也被发扬传承了下来。现在在官场,在娱乐圈也都活跃着各路干爹的身影。原石家庄团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原是个初中尚未毕业的农村女子,能够平步青云,完全得益于他所认的官场干爹。而在娱乐圈,草根出身的女星认有钱有势的干爹已经成了显规则,干爹既是靠山也是金主,当然也有的是性伙伴,总之就是各取所需而已。
回过头再说贾芸,他认贾宝玉当干爹动机自然是不纯的,贾宝玉也有所发觉,所以他对贾芸一直比较冷淡,而且他也最看不上这种势利小人。不过贾芸在写了那封效忠信以后便在雪芹先生的前八十回里消失了。到了高鹗先生续的后四十回里,贾芸成了贾环等人拐卖巧姐的帮凶,加入到了“狼舅奸兄”的行列。
很多人对高鹗先生的这种写法不满。因此按照脂批的提示,他在贾家败落之后曾到贾宝玉呆的狱神庙“仗义探庵”,而且脂批也提示他在贾府势败后必有一番作为。不过对于一个文学人物来说有不同的看法也是很正常的,高鹗先生看到了贾芸之恶,便顺着他身上恶的一面写下来。既然当初是慕荣府的势力甘心给比自己小的贾宝玉当干儿子,那么贾府势败后像贾雨村那样落井下石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没有脂批的那几条线索,单凭他在前八十回中的表现,读者恐怕对于高鹗先生的续写也不会那么大的意见了。
其实像贾芸以及千千万万为自己的私利不惜出卖尊严的干儿子干女儿们都是一群可怜又可悲的人。他们出身于草根,又不甘心久居人下,所以在他们的眼里,脸皮与尊严都可以被自己狠狠踩在脚下,而把希望寄托于自己找的这个靠山身上。但正所谓“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老”,如果没有真本事,仅仅靠干爹干妈给自己撑腰,那么到头来山倒了也把自己砸得体无完肤了。我相信这个社会会越来越公平,无论何人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而不是靠一些旁门左道。因此像贾芸这样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实现“中国梦”就大有希望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