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烛下读[红]】贾芸:小人物求职记

(2013-03-21 23:38:01)
标签:

文化

红楼梦

贾芸

王熙凤

分类: 书香一瓣(读书随笔)

  这一篇我们要说说贾门“草”字辈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贾芸。在“草”字辈的人物里,贾芸出场的次数并不多,但却比其他的人物要集中。雪芹先生在第24和26回浓墨重彩地写了这个小人物。其中第24回是写他的求职经历,26回是写他和丫鬟小红之间的爱情故事。一个小人物能独占两回的内容,这样的待遇是其他“草”字辈的人所不及的。雪芹先生为什么要下如此大的力气去写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呢?

  在红楼梦的第五回,贾宝玉在秦可卿的房内看到这样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幅对联几乎就是贾芸的写照。除他以外还有一个刘姥姥也是如此。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当时的社会里,小人物通过正常的途径是很难出人头地的。想要在那样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挤占到一点生存空间,无疑就要放下自尊,学会逢营,所谓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也就成了他们所遵循的生存哲学。这也就是俗话说的“老了脸皮,饱了肚皮。”

  在《红楼梦》里有两位公关大师,就是刘姥姥和贾芸。刘姥姥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妪,但靠自己的圆滑和老练把荣府上下哄得乐乐呵呵,顺利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和她相比,贾芸只是个18岁的小青年,并没有那么多的社会阅历,但也同样用自己的智慧和练达取得了成功。他的经历堪称是当时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宝典,从中也可见当时社会现状之荒谬与怪诞。也许这就是雪芹先生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吧。

  和我们前面说过的贾蓉和贾蔷不同,尽管他也是“草”字辈的一员,但地位却相差太远。贾蓉是宁府的嫡子,又是独苗,将来的一家之主。贾蔷也是宁府正派玄孙,在贾珍身边长大。而贾芸虽也顶着个“草”字辈的招牌,也被人称之为“二爷”,但血统却相差悬殊,他只是旁支的,所谓“后廊五嫂家的儿子”。也就是在大观园之外的远亲。因此他的地位其实和刘姥姥也差不多。贾蔷仗着自己的高贵血统轻而易举地就谋到了家班班主的差事,而贾芸就要费上一番周折了。

  贾芸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先是来找贾琏,因为贾琏是荣府里的管事。贾芸听说荣府要把和尚道士们打发到家庙铁槛寺,便想揽这个差事,结果凤姐把这个差事给了贾芹了。这件事上就看出贾芸不如刘姥姥有经验。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知道现在荣府里面是凤姐管事,便直接找的凤姐。而贾琏一向惧内,家里是凤姐说了算,因此贾芸的这次求职便以失败告终了。

  好在贾芸是个极其聪明伶俐之人,他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总结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对下一步做筹划。当他从贾琏处得知荣府里还有种树修花的活之后,意识到如果再不抓紧,这份差事也得从自己的身边飞走,于是他便开始行动起来。他所使用的是我们中国人使用了数千年屡试不爽的公关方式——送礼。虽说送礼这种手段不新鲜,但送给谁,送什么,如何送却是一门学问。送得好了能达到效果,送得不好就是适得其反,而摆在贾芸面前的无疑又是一道难题。

  像荣府这样一个用黄金白银堆起来的大家族,凤姐这样的主事每天都过着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什么东西没见过?贾芸一个穷小子又能送得起什么呢?所以给凤姐送礼就要另辟蹊径。贾芸想到了自己开药铺的舅舅,想到要过端午节了,荣府里可能缺香料,便到他舅舅那去赊麝香、冰片。但他却忘了他舅舅名曰卜世仁,既然“不是人”自然就不能给他办事了。好在后来遇到了一位义侠倪二,借了他十五两银子,而他就用这十五两银子把事办成了。典型的“送出一只鸡,拉回一头牛”。

  给凤姐这样一个贪婪的女人送了十五两银子的东西就办成了事,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旁人很难做到,贾芸却做到了,因为这小子不仅脑子转得快,口才也极好。对于送礼的人来说,不仅要会送,更得要会说,送与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贾芸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没找贾琏,直接找到了凤姐,见到凤姐之后先是向凤姐请安,凤姐没拿正眼瞧他,只是和他礼节性地寒暄。而他又恭维了凤姐一番:“昨儿晚上还提起婶子来,说婶子身子生的单弱,事情又多,亏婶子好大精神,竟料理的周周全全,要是差一点儿的,早累的不知怎么样呢。”这么一说,把凤姐也哄得挺高兴。

  接着他便说到送礼的事,本来是一个泼皮无赖借给他的银子买的东西,让他巧舌如簧这么一说,成了他一个开药铺的朋友送给他的了。而他得知荣府过端午节需要这些东西,便拿过来孝敬凤姐了。他的话说得极为谦恭,“往年间我还见婶子大包的银子买这些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中,就是这个端阳节下,不用说这些香料自然是比往常加上十倍去的。因此想来想去,只孝顺婶子一个人才合适,方不算遭塌这东西。”这一番话下来给凤姐带了一顶大高帽,让凤姐也不得不收下了。

  经过这一回合,凤姐不禁对这个小青年刮目相看:“看着你这样知好歹,怪道你叔叔常提你,说你说话儿也明白,心里有见识。”不知不觉凤姐便已经入了贾芸的套了。庚辰本双行夹批中说到【看官须记,凤姐所喜是奉承之言,打动了心,不是见物而欢喜,若说是见物而喜,便不是阿凤矣。】光凭贾芸送的那点东西自然打动不了凤姐,凤姐大概是见贾芸如此机灵,想必随便给他个什么差事都差不了。不过她也留了个心眼,没有立即答应贾芸,毕竟不能因为贾芸送的这点香就给他差事做,让外人知道了自己面子也过不去,便让贾芸先回去了。虽说如此,但贾芸心理也知道,这件事是八九不离十了。不过万事俱备,还欠东风,自己还得过去再扇一阵风才行,因此次日又找到凤姐。

  上一次见到凤姐并没有直截了当提到求职的事,因为时机还不到,先把礼送了再说。凤姐既然把礼收下了证明这事有门,他也知道凤姐这个老江湖也不会信自己孝敬她礼物这样的拜年话,因此这一次去就可以直接向凤姐提出要求了。凤姐埋怨他当初绕过自己和贾琏说这事,贾芸嘴也很甜,一口一个婶子叫着,极力逢迎讨好,把凤姐哄乐呵了,终于把这个种树的差事许给他了,至此贾芸的这次公关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总结贾芸的求职经历,尽管用的还是“潜规则”的那一套手段,用送礼加溜须拍马的这套程序得来的成功,但也有些值得借鉴的东西。贾芸作为一个底层的小人物,能在威严的荣府里最厉害的凤姐那讨到实惠,不仅要有机敏的头脑,伶俐的口才,也要敢想敢干,锲而不舍。他出身底层,父亲早亡,家庭贫困,他就责无旁贷地要照顾母亲,养家糊口的重任。他不同于贾宝玉,贾蓉这样的“富二代”,可以在父辈的树荫下乘凉,而他一切都要靠自己。因此他的经历也是当时社会小人物的一部奋斗史,抛开他所使用的手段不谈,他的成功的的确确是靠自己的奋斗得来的,这一点就比贾宝玉、贾蓉之流强上百倍。所以你可以不欣赏他所使用的手段,但这种奋斗精神却是值得肯定的。

  我曾经听过一位大报的社长在大学的演讲,有个大学生问他为了成功是否可以不择手段?他作出了肯定的回答。雪芹先生所写的是个极其现实的社会里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直到今天,类似于贾芸这样的人数不胜数,而贾芸所使用的“潜规则”到了如今的社会里依然大行其道,甚至已经成了人人都在遵循的“显规则”了。想要进机关、事业单位不仅要花上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票子,也要找对人,好话说尽,上下打点才行。只能说现在的社会和雪芹先生所经历的那个200多年前的社会一样荒谬。什么时候成功不再需要不择手段了,都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得来,那么这个社会才会有希望。

http://redirect.sogou.com/proxy?url=aHR0cDovL2ltZ3NyYy5iYWlkdS5jb20vYmFpa2UvcGljL2l0ZW0vNzI4ZGE5NzczOTEyYjMxYjg2NzMyYTE5ODcxODM2N2FkYWI0ZTFlNy5qcGc=&md5=7bd44381ac924e7e49cba32b8c9c5082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贾芸(吴晓东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