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烛下读[红]】贾政是古代的“狼爸”

(2012-06-13 00:12:16)
标签:

红楼梦

贾政

贾宝玉

狼爸

萧百佑

文化

分类: 书香一瓣(读书随笔)

  接着上一篇博文,继续说贾政。上一篇博文里一位朋友点评说,只有贾政才能生出贾宝玉这样的“玉”来,其他人生的都是臭石头。这话倒也不假。不过贾政与贾宝玉这对父子之间代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贾政威严,刻板,守旧,恪守儒家道德准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卫道士。而贾宝玉则天真烂漫,鄙视封建礼教,不喜欢读圣贤书,喜欢吟诗作赋,和女孩们斯闹。按现在的话说,更像是个时尚文艺小青年。因此在那个封建年代里,贾宝玉的个性在贾政这样的卫道士看来,自然是叛逆到不可容忍地步的。于是在那个父权至上的伦理体系中,贾政自然就当起了“狼爸”的角色。

  “狼爸”和“虎妈”这两个词现在比较流行,而以他们为代表的教育方式也引起了广泛争议。他们所恪守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针,而且也的确打出了孝子。贾政也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不过他之所以成为“狼爸”也是有自己的苦衷。他本来也是要走科举这条路的,只是因为皇上对过世的贾代善的抚恤,才让他免于科举,赐了个主事的官衔。主事是个六品官,相当于司长助理。如果他走了科举这条路,说不定能考上功名,在仕途的起点比这个要高。所以贾政对自己没能走科举取仕之路,大概一直耿耿于怀吧,所以才把希望寄托在贾宝玉的身上。

  他督促贾宝玉少弄那些诗词歌赋,多研究圣贤文章:“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自今日起,再不许做诗做对的了,单要学习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无长进,你也不用念书了,我也不愿有你这样的儿子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诗词歌赋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不过是供娱乐消遣的,而圣贤文章就像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的教材,为什么现在好几千个年轻人都去争一个吃皇粮的饭碗,就是因为这个社会是现实的,因此在这个社会生存就必须要现实起来。所以因为贾政督促贾宝玉学八股文,反对他做诗填词就说他是封建卫道士的确是冤枉了他。他只不过是比少不更事的贾宝玉更现实而已。

  要说天底下的父母舐犊之情都是同样的,但为什么会出现狼爸虎妈呢?还是因为他们对子女太看重了,太关心了,这也是一种爱与责任的体现。就拿贾政来说吧,他有三子二女。他最理想的接班人长子贾珠英年早逝,女儿元春进宫当了淑妃。在身边的就是贾宝玉、贾探春和贾环了。贾探春是女流,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自然没有什么地位,况且又是庶出的。而和贾探春一奶同胞的贾环也是庶出,而且人格猥琐,不求上进。贾政自然看不上他。因此贾宝玉也就成了他的唯一希望。他之所以对贾宝玉严厉也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如果他真不待见贾宝玉自然可以像对贾环一样干脆放羊,任其胡作非为。所以他要时时监督贾宝玉,避免贾宝玉走邪路,因为他知道贾宝玉是继承香火,振兴祖业的唯一希望了。

  贾政所实行的是典型的“棍棒教育”,他对贾宝玉非打即骂,再就是督促训斥,从来没给过一个笑脸,说过一句温情点的话。以至于贾宝玉见了他就像是耗子见了猫,用贾母的话说就是“避猫鼠”。其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王夫人的贴身丫鬟金钏投井之后,贾环在贾政之前搬弄是非,点燃了贾政的冲天怒火,失去理智的他把贾宝玉一顿好揍。先是用板子打了一顿,后来又拿了根绳子,想勒死贾宝玉,好在王夫人和贾母先后赶到,救下了贾宝玉。那么如果她们来迟了一步,贾政是否真的能把贾宝玉勒死呢?答案是肯定的。

  有句话说虎毒不食子,不过也并不尽然。例如明代大清官海瑞,因为年仅七岁的女儿接受了一个男人的馒头,海瑞便认为是有违妇道,给家门丢脸,本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歪理邪说,便命女儿饿死以示惩戒,结果这个可怜的女孩果然活活饿死了。可见在这些品行刚正的卫道士们眼里,家族和自己的颜面比子女的性命更重要。海瑞和贾政都是中了这个毒了。不过像贾政这样能够在子女面前建立一种威严,时时能够让子女敬畏的父亲如果方法得当,还是能够收到一定效果的。

  香港的前特首曾荫权的父亲就是个“虎爸”曾荫权和弟弟曾荫培几乎是伴着他父亲的藤条成长起来的,不过后来这哥俩都非常有出息,一个当了香港特首,一个当了香港警署署长。一文一武,都是香港的最高职位。那个被炒得很热的“狼爸”萧百佑尽管他的教育方式引起很大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取得了成功。将三个孩子打进北大,其中有两个同时考入北大,创造了北大历史上的第一次。所谓“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古代的“狼爸”贾政在这方面也是成功的,在他的施压下,贾宝玉乖乖读起了圣贤书,作起了八股文,最终考取了第七名举人。不过贾宝玉到底不是凡夫俗子,在娶妻生子,考取功名,履行了自己做儿子的职责后便飘然仙去了。不过至少贾宝玉是在玉字辈里,乃至整个贾氏家族中最出色的一个。这也是和贾政的严加管束分不开的。因此说光有贾母,王夫人的溺爱,而没有贾政的压力约束,贾宝玉也不会成为贾宝玉。

  在高鹗先生所续的后四十回里,贾政对贾宝玉的态度变得温和了一些,也展现了慈父的一面。如在第84回,贾政给贾宝玉批改作文。尽管贾政对诗词一窍不通,不过古文的底子还是有的,他对贾宝玉的作文并不是一味指斥,而是有肯定,有鼓励。而且循循善诱,悉心指导,让读者感受到这位狼爸的柔情一面。这段文字虽是围绕八股文而展开,读来不免让人感到繁冗,但透过文字背后的却是一段回归到本原状态的父子情。对于这对父子而言是难得的,因此这是一段颇为温馨的文字。

  最后贾宝玉高中之后离家出走,而《红楼梦》的故事也是在这对父子最后一次相见中缓缓落下帷幕。贾宝玉向贾政倒身下拜后随一僧一道飘然仙去,贾政没有追上,却悟出他养育了十九年的儿子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历劫的,又掉下了眼泪。于是在贾宝玉的下拜与贾政的泪水中,父子之间的一切隔膜,一切恩怨都烟消云散了,只可惜已经太晚,贾政没有了做慈父的机会,贾宝玉也没有做孝子的可能了。这就是命运使然了,只能让人平添感慨。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10/20/12681948_411n.jpg             http://a3.att.hudong.com/22/64/01300000241358132037643445617_s.jpg

 

              古往今来的两位“狼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