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才与成材之间——重读《伤仲永》

(2011-11-02 22:38:01)
标签:

王安石

伤仲永

天才

莫扎特

爱因斯坦

文化

分类: 书香一瓣(读书随笔)

           感谢剑兰园和《流金岁月》圈子推荐!

         感谢清舞幽梦和新浪《草根名博》团队支持!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伤仲永》

****************************************************************************

  没有人能否认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天才存在的。古往今来,被称为天才的人不少,但天才不等于成材,从天才到成材之间还是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的。

  王安石的《伤仲永》,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人从天才到“泯然众人矣”的故事,颇为发人深省。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仲永在五岁的时候突然哭哭啼啼要书写的东西,父亲拿给他后他挥笔写了四句诗,以奉养父母,团结族人为内容。这个故事颇具传奇色彩。一者仲永此时还未开蒙,连文房四宝都未摸过。就能一挥而就写下四句诗就让人称奇;二者一个五岁的孩子能有“养父母、收族”的志向更让人匪夷所思了。所以这一切就只能用“天才”来解释了。这个小天才自此成名,按张爱玲“出名要趁早”的理论,这个仲永可算是典范了。

  这样的天才为何会“泯然众人”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有了名之后,利也随之而来。四里八乡的知道自己身边住着这样的天才都争相盛情款待,掏钱请天才作诗。而他父亲也利欲熏心,把儿子当成了赚钱的工具,“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不使学”的结果就是这个天才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名不副实了,到了二十岁左右就彻底夭折了。所以王安石对此的总结是天才的才能都是“受之于天”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赋。但之所以出现仲永这样的情况就在于他缺少了“受之于人”这个环节,也就是后天的努力学习。所以王安石先生感叹,天才不学习尚且成为凡人,那么凡人如果不学习恐怕连凡人的资格都不够了。

  其实在古代像仲永这样的天才诗人有不少,如唐代的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就写出了《咏鹅诗》,另一位唐代诗人王勃在当时被称为神童,他六岁就能作诗,十岁时写出了《指瑕》十卷;北宋的汪洙九岁能作诗,他幼年时写的《神童诗》,在封建年代是儿童的启蒙读物;明末的夏完淳五岁读经史,七岁能诗文。他英勇就义时年仅17岁,却已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著名诗人了。这些天才日后都有所成就,就是因为他们既有受之于天的天赋,又有受之于人的勤学,这才避免了成为下一个仲永。

  没有人能否认后天努力对于成材的重要性,就好像没有人能否定世界上有天才一样。这两者之间哪个占的比重更大呢?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给出的答案是“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九的汗水。”不过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如季羡林先生就认为应该改为“二三十分的天才加上七八十分的勤奋。”但也仍未否认勤奋所占的比重要更大一些。有的人一说到天才就会想到莫扎特,莫扎特五岁开始作曲,短短35年的人生里留下了上千件作品。但也有的人反驳说莫扎特如果不努力工作也不会成为莫扎特,这样的说法也很有道理。

  在中国的一所大学里,有一个著名的少年班,这个班里就读的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年。这样的年龄本来只能做初中生,而这些少年的身份却已经是大学生了。这个少年班也就相当于天才班了。但这些天才们长大成人后却并非个个优秀,有的心理出现问题,自我封闭,有的甚至出家为僧。而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小时候却并不聪慧,被老师称之为“笨小孩”。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两句互相冲突的俗语,一句是“三岁看老”,另一句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还是后一句话更有道理。

  所以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天才在这个数十亿人口的世界里注定是少数的。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凡夫俗子出身。天才与凡人之间自一出生时就拉开了差距。但这样的差距并非不可弥补。赢在起跑线上并不等于赢下全程,龟兔赛跑的故事就形象说明了天才如果稍有懈怠,也一样会被凡人所超越。所以无论天才与凡人都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与工作。天才尚且如此,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就更要加倍努力了。

  古代波斯诗人和哲学家尼扎米写过一首名为《学问》的诗,今天读起来依然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最后录下这首诗与朋友们分享:

————  要向能者学技艺,

         大门宜开不宜闭。

         求学学艺不觉耻,

         水下石中得珠玉。

         不学无术腹中空,

         终有一日扬丑名。

         有人伶俐性疏懒,

         落得街头卖瓦罐。

         有人愚鲁但好学,

         身为七国司法官

  
        童年的爱因斯坦   

             当年的“笨小孩”

  它“跑”得比光快爱因斯坦错了?

            后来成了科学巨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