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七夕节来临,对于这个节日,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都是“七夕情人节”,把它当做中国版的情人节来看待。然而热衷时尚的年轻一代对这个节日却并不感冒。据报道,时下的80、90后们都认为2月14日才是正宗的情人节。因此七夕这天,无论鲜花还是礼品都乏人问津。其实这也不能怪年轻一代崇洋媚外,我们这个国产的“情人节”也的确有些不伦不类。我怀疑这只是媒体和商家联合炒作出的一个怪胎。而事实上这个节日也的确内涵丰富,充满浪漫气息,但这与我们传统思维中的“情人节”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人们把七夕和情人节联系起来,还是由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在民间故事里,牛郎、织女被玉帝拆散后,每年的七月初七都会在天河相会,故而把它与情人节联系在一起。不过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对于情爱之事一直都是讳莫如深的。妇女遵守“三从四德”,未出阁时长期禁闭于闺中,直到正月十五时才可大大方方走出闺房,观灯赏月。因此宋代的欧阳修便留下“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样的千古哀歌。按现代人的想法。既然在去年元夜的时候一见钟情,自然就可以携手看电影、逛公园。没准在今年元夜的时候已经缔结连理了。但那时不行。那时是不讲究什么自由恋爱的。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违抗。因此即使见到了让自己倾心的人,也只能把这份爱埋藏在心底了。女孩子在观完灯后仍回闺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到下一年的元夜再走出闺阁,却已是物是人非,空留遗恨了。
因此,在那时的封建礼教束缚下,古代是不可能搞出什么情人节的。像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连夜私奔,当炉卖酒之举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然而寻遍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私奔的也只有这一对。那么七夕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呢?这个节日在古代被称作“乞巧节”、“女节”、“鹊桥会”“乞巧会”等。古代妇女所遵守的“四德”,有一“德”就是“妇工”,也称“女红”。也就是要熟习纺织、缝纫、刺绣等手工活。因此,有一双像织女那样的巧手自然是众多妇女的梦想。于是便在七夕牛郎织女相会这一天,向织女来乞巧。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有关乞巧的盛况还有一首民歌:“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就是“传针引巧”和“喜蛛应巧”的习俗。在这一天夜里,女子们用五色线来穿七孔针。因为在夜间光线极暗,针孔又极细小,能够穿满七孔针的便被认为是乞得了巧手,为人所羡慕。而蜘蛛这个平日不太受欢迎的小动物,在这个节日里却派上了大用场。有的乞巧者在院中陈列瓜果,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便是得到了织女的感应。还有的把蜘蛛捉在小盒里,第二天早上,打开小盒,看看蛛网结的是密是稀。密者得巧多,稀者得巧就少了。到宋代以后,则以蛛网的圆正来验巧。此外,还有“投针验巧”的习俗。就是在乞巧的前一天,取井水、雨水各半,盛于碗中,放在露天下过夜,再放在太阳下暴晒半天。到七夕中午时分,将绣花针放在水面,浮而不沉,然后观看针在水中的影子。据《帝京景物略》中说:“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到了宋代以后,设有专门的乞巧市,专卖乞巧之物。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每到一个节日便有一种应节的食品。乞巧节的应节食品就是“巧果”。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在以后的风俗演变中,也有男孩向牛郎乞巧的习俗。不过尽管是牛郎织女会,但这一天的主角却是织女,古代的劳动人民对织女的喜爱近乎一种宗教式的虔诚了。
因此可以说七夕节是我国古代最有灵性,最具浪漫气息的节日。但主题并非爱情,而是劳动。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劳动妇女节。可惜的是时过境迁,到了今天,这些有意义的习俗消失殆尽。只剩下个”中国情人节“的空壳。过法也是舶来品的送玫瑰花、巧克力了。但这和这个节日的本意却是猴吃麻花——满拧。我们常说现在“土节”敌不过“洋节”,现在的年轻人传统意识淡薄,中国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但传统文化的发扬不仅是民俗学者的事,政府相关方面是否也应扶植一下,出面组织一些活动。
比如七夕节就可以弱化她的“情人节”色彩,而发掘其中“乞巧”的含义。我们的媒体也应该有个正确的舆论导向。所谓“中国情人节”的宣传纯粹是赚取噱头,那些编辑记者们还是多读读相关资料再来下定义吧。如此宣传只能让这个误区更加根深蒂固。所以年轻人对这所谓“中国情人节”的冷漠也并非坏事。我们不需要借助“西洋景”来发掘我们的传统文化。那样以来,并非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振兴,而是莫大的悲哀。
http://www.whnews.cn/images/2009-08/27/xin_18080627082973124251.jpg
巧果
http://www.guanghanhui.com/UploadFile/2009-8/20098251623142883.jpg
乞巧楼
http://www.huaxia.com/zhwh/whrd/whrdwz/images/2008/08/05/251128.jpg
古代劳动妇女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