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已成空话
(2009-12-13 22:58:16)
标签:
杂谈 |
最近打开QQ,经常就有信息提示某某好友邀请去开“农场”,上班也是听同事在大谈特谈谁谁偷了他(她)农场的菜,他(她)半夜起来偷了谁谁的菜。一次同学集会,大家见面就问开了“农场”没有,然后就郑重相约建立一个QQ群,大家都去开开“农场”,偷偷菜,增加点积分。有一次我和女儿说起这事,女儿不屑地说:我现在玩到偷恐龙的级别都觉得没意思,你的同学同事还玩“偷菜”!仔细想一想,我的同事同学都是四十岁的人了,对“偷菜”却还津津乐道,透过这个现象我发现,如今这个社会四十岁的人不去玩玩诸如“偷菜”的小儿科,好像真的不知应该去做什么了。
过去生产力低下,人们疲于奔命,偏偏满社会的人们都是儿女成群,四十岁以前忙着生与育的“抢种抢收”,四十岁以后一边要开始张罗着老大的婚事,时刻准备转入带孙子的行列,一边还要继续抚育未成年的子女。未成年的子女与刚出世的孙辈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样,推着他们马不停蹄地划着自己的年轮,自己家土地的菜都种不过来,还哪有闲心去玩什么“偷菜”的游戏。那时的人们四十而不惑,是没有时间困惑,没有经济基础所烘托出来的精神食粮造就他们去困惑,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很透明很明确很简单。
如今四十岁的人们都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他们经历的时代最丰富,从一贫如洗,到衣食无忧;从父母给自己生了兄弟姐妹一大群的热热闹闹,到自己只能生一个的冷冷清清,他们的岁月里“温差”太大,大到他们无所适从。过去四十多岁的人们虽然穷,但一排儿女玉树临风是他们一生的骄傲和希望;如今四十多岁的人们虽然衣食无忧,培养一个孩子像培养一个皇帝儿一样,但孩子已大,他(她)像一只不倦的鸟不肖回到初始的巢,你想以他(她)为荣,或是寄什么希望于他(她),他(她)的言或行会让你有自知之明去望尘莫及。
生儿育女,繁殖后代,已将人们从繁重的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轻松的人们按理说更应该有了“四十而不惑”的条件。其实不然,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开始树立理想和志向,但能实现者寥寥无几,那么,生儿育女是人们的“原生态”,而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制度,显然就剥夺了他们最原始的成就感。一个理想和志向都没有了着落的四十多岁的人们,他(她)一般不愿回头看,就算回首,也只愿看到一条地平线上的父辈,粗看他比父辈强,细想他远不如父辈,父辈再无能,但他们养育了一群儿女,他的根盘根错节,枝繁叶茂;而自己也算养育了一个孩子,但如今的孩子缺乏亲情感,总是将你的目光甩得远远的,让幻想在亲情这条小溪上缱綣的你找不着北,让困惑在你的亲情感里如温疫般滋生。
如今四十岁的人们更不愿展望,这个社会发展得让人应接不暇,所谓的衣食无忧已经被剥夺了优越感,锦衣玉食宝马香车的人比比皆是。身体上的需求其实很简单,但人们没法过思想上的关,曾经的同学同事邻里乡亲在曾经的岁月里,你来我往,一坛乡下带回的泡菜,几斤乡下自炒的花生,就会让大家笑逐颜开。但现在,曾经的那些人们要么早就发达到了云里雾里,你追不着也懒得追;要么就平庸着,困惑着,相互之间懒得打招呼,偶尔过节短信问候一声,好不容易会了上网,申请了一个QQ,兴致勃勃地加了对方为好友,但刚学走路就学会了潜水。究其原因,人们之间的隔膜越来越深,人们的困惑越来越多,大家都无所适从,弄不明白自己究竟应该去做什么。
这个社会贫富悬殊太大,暴富侵蚀着人们的灵魂,张扬财富代替了张扬个人人格的魅力。过去四十岁的人们修炼自己成智者慧人,引以为荣,心安理得,但如今财富的躁动摧毁了人们灵魂深处的安宁,价值的认同已被扭曲,其实这才是四十岁人们困惑的最大原因。
一夜之间QQ大兴开垦“农场”,四十岁的人们也莫名其妙卷入这场“大开垦”、“大偷窃”的风潮,一时之间种菜偷菜成了主流话题,曾经哪些“潜水”的队员们,全部展露“头角”,勇于搏击海浪了。这是一个和谐的社会,这也算是一种和谐的现象,但悲哀的是,这种和谐过于兴奋,特别是对于四十岁的人们,无异于突然寻觅到了一种摇头丸一样的兴奋剂,靠药力来维持的兴奋是不会长久的,它折射出来的是人们的困惑,一种灵魂无处着落的困惑。
“四十而不惑”已成一句空话。我们呼唤一个“四十而不惑”的时代重返,就像返朴归真,就像回归自然。
2009121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