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坤峰
白坤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157
  • 关注人气:1,6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梦温暖自己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翻译

(2009-11-04 21:25:23)
标签:

温庭筠商山早行

杂谈

分类: 白坤峰身心品唐诗

总标题:也许有一天,你也会遇上这首唐诗(91)

                  用梦温暖自己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

                             作者  白坤峰

    温庭筠(yún )有时生活很放荡,但绝不是张二江、徐其耀、文强式的放荡。“佯狂难免假成真”(郁达夫),壮志未酬,酒色继之。当然,我们坚决不提倡不赞同不支持这个。

  他的个性有点像郁达夫。但郁达夫比他长得好看。

  据说温庭筠比较丑。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我很有才情也很有成就。

  只要看看他的《过陈琳墓》,你就明白他的心曾经多么热,热得烫手,“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陈琳是三国著名文人,曾替袁绍写檄文大骂曹操,曹操事后没有杀他,明白他是奉命写作。但曹操只封陈琳一个文职小官没有让他参与国事,温庭筠认为陈琳不想当个文士,如自己一样;他认为陈琳有“霸才”(辅助霸主之才),如自己一样;说是“怜君”其实是“怜自己”啊。

  温庭筠,原名温岐,字飞卿,估计“庭筠”这个名字是他自己起的,意思是“庭中的竹子”。他是并州(今山西)人,后全家定居于靠近首都长安的“杜陵”,所以他自称“杜陵游客”(游客:游子、异乡人)。再后来,他把“杜陵”看成了自己的故乡。

   我完全理解他的心理,正如我们也希望成为北京人、上海人一样。杜甫也曾在长安杜陵定居过,所以自称“杜陵野老”。(野:不当官。老:古人年纪不太大即可称“老”,以示成熟)

  温庭筠可能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享年66岁。这个人从小聪明,且刻苦好学,且鼓琴、吹笛、写诗、作词、属文、谱曲无不精通,真是素质教养啊。《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当年人送外号“温八叉”。厉害!换了我,叉手八百次也写不出赋来。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多次考进士不中第,其心寒可知,其放荡亦有些可解。一直考到了五十多岁,温庭筠终于绝了这门心事。

  别了,高考!别了,当官!

 

      商山早行(商山:在陕西商县)

        唐朝  温庭筠(yún) 作

    晨起动征铎(征铎duó:远行车马的铃铛),

    客行悲故乡。(客:异乡人。悲:因思乡而悲)

    鸡声茅店月,(茅店:简朴的客店。此句写天快亮了)

    人迹板桥霜。(此句写路上看到的景象)

    槲叶落山路,(槲hú:其叶春天才落)

    枳花明驿墙。(枳zhǐ。明:闪亮。驿墙:驿站的墙)

    因思杜陵梦,(思:想到。杜陵梦:梦杜陵故乡)

    凫雁满回塘。(凫fú雁:野鸭。回塘:曲折水塘)

 

       商山早行(商山:在陕西商县)

          本朝  白坤峰 

    天亮起身客店风寒车马铃铛声声响,

        出门在外游子想到家乡就内心苍凉。

    一声鸡叫,西天月色照着简朴客店,

    谁的足迹,印在了木桥的早春寒霜。

    枯败的槲树叶已落满了山间的小路,

    洁白的枳树花却闪亮在驿站土墙旁。

    于是我梦想梦想故乡杜陵美丽春景,

    野鸭嬉戏叫唱着占满了曲折的水塘。

 

  这是一首写于奔波异乡旅途的诗,很寂寞也很苍凉。羁jī旅之情、飘泊之叹、回归之心,尽在其中。

  “晨起动征铎”, 首句紧扣题目中的“早行”,天刚刚亮,旅店里外已经起了车马的铃铛声响闹声,旅客们套马、驾车、洗漱、吃饭、结账、告别之类的细节一带而过。又一天的奔波、又一个单调的旅程开始了,作者也同其他人一样,从温暖的客房走出不觉打个寒噤。中国人远行赶路,为了安全,一般都是天刚亮就出发,天不黑就住宿,尽量避免走夜路。

  “客行悲故乡”,故土难舍离,人之常情;出门混事难,也是事实。就连当了皇帝、定都长安的刘邦在故乡江苏沛县也对父老乡亲们说:“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魂犹乐思沛。”温庭筠当然更思乡思家。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三四两句,脍炙人口令人叫绝。让我引用霍松林的解释,“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霍松林

  而我想说的是,心中凄寒的人才能发现这样凄寒的景象,因为眼睛只想看到他想看的东西。

  同样的景象,如果是一位成功在意的士子,他可能会写成“鸡唱黎明月,人赏板桥霜。”一位杀敌大胜的将军,他可能会写成“鸡声催残月,马蹄踏桥霜。”晚唐的温庭筠,不会写出盛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豪壮开阔。

  大唐,气数快尽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社会盛衰诗早觉。

  现代人不了解鸡声的意义了,甚至是公鸡还是母鸡打鸣也分不清了,但在古代或熟悉古典的人,对于鸡鸣催天亮还是有感觉的。残月未落,雄鸡报晓已催人上路,这鸡鸣与故乡的鸡鸣是一样的,为什么家中鸡鸣犬呔却温暖呢?我不知道。 “人迹板桥霜”,作者看得多细,无卿郁闷的人更注意脚下,那未返青的车前草,那遍野残叶,那桥上的脚印。你是谁?你是远行还是归乡?你比我起得早,你是不是比我奔波更苦?珍重,陌生人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闪耀在驿墙旁边。一个“明”字写出了黎明时枳花更显洁白。

  注意,叶落山间、白花闪耀也是一种“冷色调”的景象。同三四句中的残白月色、凄寒白霜色调相同,作者是继续书写内心的悲凉

  人不能总是这样悲凉下去,他总会有梦欺骗自己或者说安慰自己。

  在无卿的旅途上,(古代的车马速度太慢)作者突然想到了春天的长安故乡——杜陵,“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春天快到了,故乡的春天快到了,那时,春风和畅,草色返青、春水满涨、飞鸟欢鸣,野鸭布满了曲折的水塘,叫着闹着飞着。

      

   春色满眼,春声盈耳,春意暖心。

  我曾写过几句歌词:

 

    总想还在春天回家,                    

    燕子翻飞,柳絮飘撒。

    归鸟的翅膀驮着夕阳,

    河水温柔流向天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家很远,春天更远。这是梦,这只是梦,但是我们愿意在梦中活下去,愿意用热烈的梦温暖现实的苍凉与绝望。

  “杜陵梦”与“客行悲故乡”相照应,梦里故乡的温暖景色与眼前旅途的苍凉景色形成鲜明对照,无奈的一大早出发与渴望早早归乡展现了明显的心灵冲突。

    这首诗真像电影,画面感很强,蒙太奇手法。

    当现实过于沉重,我们往往要靠梦来温暖自己,虽然那很可能是远方的梦,甚至无法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