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赏析翻译
(2009-10-21 08:21:06)
标签:
听听那冷雨李商隐赏析翻译文化 |
分类: 白坤峰身心品唐诗 |
总标题:也许有一天,你也会遇上这首唐诗(88)
我对“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真正理解就是从林黛玉开始的。这个不合时宜的姑娘又偏偏身患肺结核天不假寿,又偏偏父母双亡无兄无妹,而爱情不能解决一切,世界上有比爱情更强大更现实的东西。
她的环境其实很险恶,她的心灵也因此被扭曲说话也因而刻薄。不要摇头傻笑,换成你我也是这样。
你没有被逼到那种绝望,所以你不理解林黛玉。
但林黛玉理解李商隐的绝望——“留得残荷听雨声”。
中国文人对于“雨”是敏感的。(中国农民对“雨”也一样敏感)下雨便不能出门,深夜听雨更是寂静寂寞,思维因此更加活跃,淡忘的往事又忽远忽近地涌过来。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这是北宋林逋(bū)的轻愁;“伤心枕上三更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是北宋南迁时李清照的身世国事之苦愁;“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是南宋之后蒋捷的亡家亡国亡天下之绝愁。
我以前一直不太喜欢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其中的景物、意象太多太多,(林黛玉说不喜欢李商隐的诗也许因为李诗中典故太多)但是,当我一个人从鲁西南故乡来到江南时,我一下子理解了余光中,我在宿舍一遍又一遍诵读《听听那冷雨》,从山东想到江南,从异乡想到故乡,从中年想到少年,从前生想到后代……
“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是听生命在流逝,听绝望在往复。不是听闲情逸致。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骆氏亭:骆家的亭园。怀:思念。
崔雍yōng、崔衮gǔn:诗人的重表叔兼知遇者崔戎的儿子)
竹坞无尘水槛清,(竹坞wù:竹林环抱的小高房。水槛jiàn:傍水有栏的亭轩)
相思迢递隔重城。(迢tiáo递:遥远。重chóng城:许多的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秋阴:秋天的阴云。霜飞晚:晚飞霜)
留得残荷听雨声。(残荷:也作“枯荷”,愚以为“残荷”更好)
(雍yōng:表从容。衮gǔn:本意是官服,表当官)
傍水有栏的亭轩,幽幽又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