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致盎然还是百无聊赖——王维《终南别业》赏析

(2009-05-10 18:17:38)
标签:

唐诗赏析

文化

分类: 白坤峰身心品唐诗

总标题:也许有一天,你也会遇上这首唐诗(62)

          兴致盎然还是百无聊赖

                  ——王维《终南别业》赏析

                               作者  白坤峰

    鲁迅很理解郁达夫:放浪形骸的背后是火热的能量不能释放的苦闷。郁达夫的风景里常常含着忧郁。

     我承认有欣赏纯风景的人,但王维不是,正如姜太公、袁世凯都认真地钓过鱼,而其心终不在鱼。我们无法统计有多少江湖钓者在等待与消磨中耗尽了才智。

    我有证据。看看王维早年的诗作吧,他有豪放的《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他有锐气的《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他有激越的《陇西行》“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而今,志士将在闲中老。

    你说他是超脱潇脱还是感慨感伤?你说他是自得其乐还是消磨时光?一个看貌似飘然美丽实则坚硬无比的风景外壳挡住了我们走进他的内心。

           终南别业(终南山别墅)

                 唐朝  王维 

        中岁颇好道,(中年:王维四十多岁。颇:很。道:求仙拜佛)

        晚家南山陲。(家:安家。终南山:在长安附近。陲:边)

        兴来每独往,(兴:兴致)

        胜事空自知。(胜事:美好的事)

        行到水穷处,(水穷:溪水进了山,或入了地)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叟:老人)

        谈笑无还期。

 

   “中年颇好道,归卧南山陲。”今天的我读这句话,心突然一沉,全然没有青春时读它时的惬意悠然。“中年”——王维这时四十多岁,正是一个人精力旺盛、经验丰富的成熟期,然而,王维只是“好道”——烧香拜佛,如同老舍《茶馆》中的崔久峰。“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那里山水秀丽、林田寂静,能让人陶醉所以,第三四句的“兴来每独行,胜事空自知。”就有了依据,独来独往,随心所欲,自寻其乐,不求也不需别人知道内心的快乐。这就是隐士生活。很能让中国人向往。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最最富有禅意的诗。什么叫“禅意”在最空闲、最无所求的时候的内心所思。关于这二句,见仁见智,有人说它可以表现“永远不要失望”的主题——希望在那边,水穷了,但水变成了云。而我认为,它是表达一种随意、闲情逸致、无心无欲甚至无聊。太忙碌自然没有了生活乐趣,居里夫人一心忙于工作,连给孩子喂奶都急;但是,太悠闲呢?那是另一种死亡吗?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让我们看看刘逸生的分析:

  “最后一联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刘逸生)那就姑且这样理解吧,我真心希望王维真的就是这样快乐,虽然我怀疑着。

 

                 终南别业(写于终南山的别墅)

                        本朝  白坤峰 

          中年了,求仙问道是心中大事,

          隐居吧,安家南山边是否已迟?

          常常独自悠然而去,只因突然有兴致,

          好风好景好多惬意,不需别人也要知。

          随意散步寻幽到流水穷尽的这地方

     静坐着远看白云飘荡升起的那一时。

          偶然地,偶然地碰上林中的老人,

          笑啊聊啊,都忘记回家去。

               2009年5月10日

 

(明天接着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