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标题:也许有一天,你也会遇上这首唐诗(34)
唐朝的田园畅想曲
——孟浩然《过故人庄》赏析
作者 白坤峰
真巧,与我的家乡山东单县相邻的一个地方就叫“鸡黍”,这个乡镇属于济宁市金乡县,据《山东通志》记载:鸡黍集是东汉庐江太守范式的家乡,东汉汉明帝办太学,山东山阳人范式与河南汉南人张劭都是太学里的同窗好友,后并告归乡,张劭按约定日期准时来探望,范式杀鸡蒸季厚待好友,由此得名“鸡黍”。后有集市,随称为“鸡黍集”,是个大镇。(今天,许多城市人怕是不知什么是“赶集赶会”买东西了吧)
我返乡路过鲁西南的鸡黍集时,想到了孟浩然这首诗。
“鸡黍”,多么古典而又文雅的地名,从《论语》传来,又包含了热诚与信义,又代表着农耕时代丰衣足食的理想。我希望鲁西南的乡亲们不要怠慢了这个名字。
过故人庄(过:访问)
唐朝 孟浩然
作
故人具鸡黍,(具:备办。黍:黄米饭。鸡黍:代丰盛饭菜)
邀我至田家。(田家:农村的家)
绿树村边合,(合:指绿树四围合拢起来)
青山郭外斜xiá。(郭:城郭,指外城)
开轩面场圃,(轩:此指窗。面:对着。场:打庄稼的地方。圃:菜园)
把酒话桑麻。(把酒:端酒、饮酒。桑麻:代指农家事,桑叶养蚕麻做衣)
待到重阳日,(重阳日:即重阳节)
还来就菊花。(还来:再来。就菊花;赏菊。古有重阳赏菊风俗)
过故人庄
本朝 白坤峰 译
老朋友煮鸡蒸米备了好酒茶,
邀请我到他的农村老家。
绿林环绕到村外合扰,荫荫又郁郁,近看全是景,
青山在城外斜向天涯,青青又翠翠,远看都是画。
开窗是阳光,面对的是打谷场,
举酒不需劝,不谈名利,只谈庄稼与桑麻。
等到今年重阳节,
再到你家品酒赏菊花。
这首诗很见功力,最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最美丽的农村风光、最真诚的农村家宴,令人神往。
不要认为所有农家人都热情好客,滑头多了。穷人滑头是因为穷因为用不着你,富人滑头是因为看不起你。
孟浩然这次真是高兴——老朋友真诚地请,自己高兴地去,喝着开心,谈得痛快,还想着下一次再来赏菊花。注意:是“故人”,老朋友,所以有话说;注意:是“鸡黍”,在古代这是丰盛的家宴了,这叫真诚。“黍”,北方种植也很少了,它不同于“粟”(小米)。“桑麻”,桑叶用来养蚕,但老百姓一般穿不起绸缎,只能纺麻为衣,当然是穿着不舒服,但有麻布穿已经很不错了。过惯富日子的人们可能不知道古人有多穷。
诗写得亲切自然,像拉(là)家常一样轻松愉快。你读读吧,多好的一个小叙事诗,又像一个小型话剧。老朋友真心地请我,我就高兴地来了,看村边绿树合围,看远处青山献翠,轻松又舒心。开筵时打开窗户,面对着阳光清风,面对平坦的打粮场和绿畦怡人的菜地,不谈名利,只谈农家事,欢声笑语伴着真诚平实,走时依依而别余兴未尽,还要在重阳节再来饮酒赏菊花。想吧,想吧,多令人神往。
读这首诗,我的心里也为孟浩然高兴,孟夫子虽然“风流天下闻”(李白诗)却是无缘官位,抑郁难平,难得有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宴饮让他暂时忘记自己。
其实,我也有这样的朋友,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与小学三年级的几位朋友至今保持着友谊。我还记得那年,我还在菏泽读书,在暑假,我去梁山县的齐岗村看望儿时好友,一住就是六天。他们几位激动地迎接我,各家都备了丰盛的饭菜。我当时年少无知,竟然没有想到给他们的父母带些礼物。那正是夏天,“绿树村边合”,知了在鸣叫,还是儿时的声音。没有“青山城郭”,但池塘与学校不改旧时样。也是类似“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眼前是打麦场、院子里的菜畦、鸡鸣犬吠,鸭来鹅往,我们不谈金钱不谈苦难,只谈当年趣事、庄稼农事。依依惜别时,我答应以后还来,以后他们也多次打电话请我去,只是人事沧桑,我自己却没有了机会。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不知孟浩然食言了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