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异乡看风景——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008-07-06 21:19:58)
标签:
唐诗文化 |
分类: 白坤峰身心品唐诗 |
总标题:也许有一天,你也会遇上这首唐诗(8)
假如我没有从鲁西南漂到江南的张家港,我可能永远不会喜欢这首诗。杜审言是河南人,(唐朝时,一说自己是河南人,比今天自称北京人还自豪,当年的河南是政治经济中心),他漂到了江南的江阴;我的老家(山东单县)与他的老家(河南巩义县)相距只有二百里吧,我所在的张家港与他所在的江阴相距几十里;我和他都是北方中原地带的人,都来到江南;一千年之后,我发现,我与他的感受竟然是一样的,一样的。
其实,我并不认为这首诗是精品,与他的孙子杜甫的《春望》不是一个档次。我之所以认真地、久久地看这首诗,只是因为我与他的经历过于一致。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朝 杜审言 作
独有宦游人,(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
偏惊物候新。(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江南早暖,似乎梅柳过长江就换了春装)
淑气催黄鸟,(淑气:春天和暖的气候)
晴光转绿萍。(萍,也作“蘋”,浮萍)
忽闻歌古调,(古调:有古诗风格的作品,指陆丞原作)
归思欲沾襟。
本朝博主白坤峰先套用卞之琳的《断章》以抒其情:
你站在异乡看春景,
看春景的人在异乡看你;
春景装饰了你的眼睛,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初到异乡,面对的是陌生的人与事,一切都是陌生的,没有归属感,(当然,在故乡也未必有归属感,但一切熟悉)“独有宦游人”,“独有、唯独”,突出了异乡游子与本地人看季节变化迥然不同的感受,“偏惊物候新”,“偏”字与“惊”字只属于异乡人,本地人肯定是司空见惯了。对异乡自然景物特有的敏感,我与杜审言都体会得很深,真的,我们没有骗人。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本朝 白坤峰 译
只有像我,我这样的异乡人,
才会惊讶江南春早,物候初新。
中原风正冷,江南却是云霞满天五彩缤纷,
中原冰尚在,江南梅柳已是绿如轻云。
中原寒未消,江南春风催促春鸟唱响暖春,
中原冬未远,江南浮萍追逐晴光粼粼。
朋友啊,看完你的诗,
我也想回乡,不觉泪水盈襟。
每一个初到异乡人,眼中看到的异乡风景,心中对比的是故乡的风景,时间久了,才会不那么敏感。所以,我译此词时,中间四句添加了故乡与异乡的对比,我想:杜审言是会同意的,我坚信。
2005年8月,我来到张家港,由于初到不熟悉情况,第一年时工作一度十分被动(现在已经得心应手了),心情十分压抑,2006年2月的初春,一天早上,我突然发现江南的柳树已经非常嫩绿了,早上的春风春阳颇温暖,但夜里、但心中寒意尚存,我想到故乡的柳树此时还不会如此鲜嫩,我想回乡看看,虽然故乡并不爱我,但是我一直忘记不了故乡。于是,我脑子里很快形成了一首思乡诗:
江南早春二月感怀
江南春早水如天,
客心何意感流年。
梦里不知柳色翠,
枕上还觉晓风寒。
在讲课文中的杜审言那首诗时,我把我的此诗顺便写在黑板上,然后告诉学生是杜审言写的,学生们竟然十分地相信了,事后我说是我写的,于是,他们都大笑起来。
我一直忘不了2006年我在江南度过的第一个春天,对我而言,那是一个让我无心赏景、但确实明丽柔媚的江南早春。这与杜审言的心情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