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之思 |
月亮上到底有什么?明代一个叫万户的中国人,利用自制的火箭尝试了人类的第一次登月。他在爆炸中死去,当中国人忘记他的时候,外国人把月亮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万户”命名。
有着好奇心的民族,肯定是一个向上的民族,至少在精神上。
当祖先好奇地摆弄着磁铁,于是“司南”出现了。
当祖先好奇地试验着硝石、硫黄和木炭,于是火药产生了……
后来,专制的紧箍咒越来越紧,中国人不需要好奇心与探求欲了,只需要听话——听皇帝的,听上级的,听父母的。只需要跪着——向皇帝跪,向上级跪,向父母跪。一切的发明创造都被视为“奇技淫巧”,人们只要读好“四书五经”只要会考试就行了。
一个丧失了好奇心的民族,后果可想而知。
明朝时,小小的日本打到中国,而中国人竟然没有人想到去看看日本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当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后,敌人惊异地发现,当初英国人作为礼物送给乾隆皇帝的火枪火炮竟然一动未动——中国人连最起码的好奇心也没有了。
当中国人的好奇心、探索欲渐渐丧失之时,西方人开始了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那些航海家们就是想看一看,地球的那一边到底有什么。
公元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三艘帆船在经历了惊风骇浪、九死一生之后绕过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公元1492年,坚信“向西也能到达东方”的哥伦布船队来到了美洲。公元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着5艘帆船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我们明白好奇心总是伴随兴奋、进取,也总是伴随着质疑、胆怯、失望、失败甚至死亡,然而,他们最终取得了胜利与荣光。
中国人,珍视别人的好奇心吧,从尊重一个个的个体开始。
当孩子在被窝里孵鸡蛋时,不要嘲笑他,也许他是未来的生物学家。
当你的学生惊奇地告诉你“我发现了相对论的错误”,不要打击他,也许他就是未来的、比爱因斯坦式更伟大的物理学家。
当你的学生说出“鲁迅驳论有问题”时,不要讽刺他,也许他就是未来的思想家……
其实,尊重别人的好奇心,就是尊重别人的人格、创造、价值。唯有如此,这样的国家才会成为崛起的大国。
(写于2008年6月8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