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下雪吧  附 学生陈超散文《2008年的大雪》

(2008-05-19 15:59: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之思
                         下雪吧

                             白坤峰

    雪是冬天的花,它纯洁短暂,更具美丽。无雪的冬天是沉闷的,所以总是盼望下雪,如同年年盼望春花秋月。

    下雪吧,六角的小梅花快快来吧;下雪吧,白色的小精灵从天而来,你们是天上的使节。

    下雪了,下雪了,真好,纷纷扬扬,在微笑的世界里,轻轻地、斜斜地落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孩子们的笑声也越来越响。撑一柄伞漫步雪中,漫飞的雪花把人包围,如同置身琼楼瑶宇、飞银撒玉的世界。

    天渐渐黑了,雪还在落,簌簌有声,踩在雪被上,吱嘎作响,昏黄的灯光映着窗子,特别温暖。于是盼望天亮,盼望雪晴。

    太阳如约而来,茫茫天宇中,朝阳鲜红,热力终于驱开了冬霭,天空锃蓝锃蓝,如同秋天的高空,蓝得纯而深;又如升到了天上的大海,无浪无风一片开阔。雪原苍苍,那是白色的海洋,处处金光点点,如大海的粼粼波光。一只鸟响亮地叫一声,振羽而起,摇落了枝上的雪屑,摇醒了这静静的世界。

    阳光白雪中,一个姑娘走过来,锦黄棉上装衬得白皙的脸庞更有神采,她的额头、嘴角浮动着柔和的光影,她与男友相视一笑,继续推车走着。很希望她永远走着洁白而美好的生活之路上,永远永远。

    小小的地黄花又开了,多少年,只要下雪,只要天晴,我总是寻找它。向阳的坡地、靠水的小径,它们正轻轻地笑着,并不惹眼。这种小花让我特别感动,我曾经在散文诗《等待,在冬季》中写道:“等待独放的小花安然含笑在无边的雪原。”它颜色艳黄,如同金色的阳光,如同凡·高的向日葵,灿烂得逼人眼,尤其在这寒冷的雪地冰天中。

    太阳落得真快,房檐已不在滴水,寒冷的风又吹起来,雪粒沙沙移动,夕阳残淡,暮霭四浮,雪地宁静,总让人感到苍凉沉重。入夜了,冷月无声,寒星寥落。很好,盼望的挚友终于来了!屋中无灯,烛光炉火更红,照着朋友的笑脸;畅快地谈,轻轻地说,有时也默默,只听见小锅中的方便面在翻滚,只听见夜风掠过树梢。屋中并不冷,于是,还盼望下雪,还盼望这样的夜晚;于是还盼望天晴,好盼望见到安然含笑的小花。

    再下一场雪吧,再看一次广阔的雪原,再看一次蓝如大海的长天,再看一次报春的地黄花无声开放,再体味一次雪中的情感。

    下雪吧,下雪吧,下雪吧。

   后记:本文写于2000年7月中旬,马雅克夫斯基说过,“最好冬天就要写关于春天的诗,因为那时对春天渴盼地要命”,于是我在北方的7月中旬,在北方最酷热的时间里写下这篇并不成功的小散文。

 

    :学生陈超也写了有关雪的散文,相比之下,我当年的此文在思想上则太俗了。所谓的生活诗意,是很容易被现实打破的。现放在一起,供大家一阅。

                   2008年的大雪

                           陈超(张高中  高二 十四班)

    2008年1月28日开始,江南下起了第一场雪,从惊喜到疑惑到担忧,中国南方的特大雪灾来到了。

    很多人喜欢雪,喝酒赏雪,煮茗赏雪;他们要看雪景,摄影爱好者要抓紧拿出照相机;有人写诗赞美雪,赞美雪的美丽、雪原的磅礴;有人写散文赞美雪,说它洁白美丽如玉……

  同学们看到了雪下大了兴奋地尖叫,很开心,我从来没见过他们这么开心,他们玩雪球,他们打雪仗,玩得像幼儿园的孩子。

  而我憎恨雪,讨厌它用自己的洁白覆盖大地,把世间的一切的一切全部遮住了,世界的肮脏,人间的不平等等都给它盖住了,给它遮住了。

  “填平人间崎岖路,冷到人间富贵家”,这是古代一位诗人的愤愤之语,在身边的人狂欢的时候,我想了起来。

  有谁知道,有多少人在这雪灾中不流离失所,庄稼失收;又有谁知道,有多少抗灾英雄被这所谓的纯洁大雪所吞噬;有谁知道,那三名为抢修电路而失去生命的电工是不是一定要牺牲;又有谁问,大雪多日为什么不发布车站售票信息;还有谁知道,多少事情是由于官员不作为造成的,灾后中国的经济损失是多少,派发了多少经济补助金……

  但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补助金真正地到了灾民手中,我想这个xx局长吃顿饭所花公家钱财有多少,那个xx科长xx所长在xx大酒楼商讨“救灾大计”所花的饭费多少多少。救济金一层层发下去,在某些地方,真的到灾民手中的又有多少呢。

  “李家死了一头猪,房子倒了一间,三田地受灾,拨救灾费400元。”

  “队长,我们五口人,400元能花多久啊。”

  “不错了,这就不错了嘛,陈家庄,陈xx家,六口人,也是400元,你知足吧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