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在笑!
——读高尔基(一)
白坤峰
“高尔基”,翻译成汉语就是“苦难”的意思。他定下这个笔名不是自我吹嘘,更不是夸大其词的炫耀。论生活经历,没有比高尔基再苦得了:
“贫穷摇动着他的摇篮,贫穷把他推出了校门,贫穷驱使他四处流落。全家人住在两个地下室里;为了搞到一点钱,为了几个可怜的戈比,他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就不得不在垃圾堆上爬来爬去,从臭气里捡出破烂衣片和骨头……尽管他求知欲十分旺盛,但他连最低级的学校也没有读完;他瘦骨伶仃,却又不得不在鞋店里当助手,给画家当仆人,在轮船上洗碗碟,在码头上做搬运工,在渔场守夜,烤面包,做信差,当铁路工人、农业工人、印刷工人,疲于奔命……无家可归——流浪于各个街头,一会儿在乌克兰,一会儿在顿河边,一会儿在萨比拉亚,一会儿在第比利斯,一会儿在克里米亚。……他承担了熟知一切贫穷形式的义务……他还承担了俄罗斯所有反对这个不合理制度的那些人的命运:坐监牢,受监视,遭刺探,被围捕,受怀疑,被驱赶……”(茨威格《向高尔基致敬》)
他甚至差一点自杀身亡,子弹留在肺里达四十年。
在我看来,这样的身世决定他的作品风格——悲苦而纤弱。但是我想错了,打开他的早期作品,一种逼人的刚劲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如草原的风,显示着生命的美,略带野性。《马尔卡·楚德拉》讲了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辣味十足的俏姑娘拉达拒绝了像山鹰一样健壮英武的洛伊科的求爱,除非他当众跪下;洛伊科杀死了她便跪下来,等待着拉达的父亲把那把弯刀刺入心脏;他们都成了传说中的神,天天生活在草原上,只是“美男子洛伊科怎么也赶不上骄傲的拉达”。(巴金译)《林中仙女》是一篇如同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一样美丽纯净的爱情童话。而著名的散文诗《鹰之歌》(巴金译)更是以战斗者的口吻向世界宣告了永不屈服的信念。
也就是说,青春的高尔基超越了苦难!他不是像阿Q一样麻木,不是像白居易一样逃避,不是像苏东坡一样世事皆空,更不是得过且过自甘堕落。他超越了苦难,他神往未来的美好,坚信未来的美好。
第一次读《马尔娃》,开头的那段描写把我惊呆了,是的,他说:“大海在笑!”在苦水中泡大的的他竟然看到了“大海在笑”!
大海在笑!
在炎热的风轻轻地吹拂下,大海在抖动,它披覆着耀眼地反射着阳光的粼粼细波,绽开数千个银色的笑容,向着蔚蓝的天空微笑。在海天之间那蔚蓝的空间里,响彻着一个接一个涌上平缓沙滩的波浪那欢乐的拍岸声。这声音与那被海的细浪千次地反射着的太阳的光芒和谐地融为一体。太阳,因为自己的照耀而愉悦;大海,则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欣喜的光辉而幸福。
有时,面对这段文字真的很惭愧,因为在历尽苦难的高尔基的眼中,大海在笑,是的,大海在笑……
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