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着痛苦为世界祈祷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赏析
白坤峰
“我本是农家子弟/我本应该成为/迷雾退去的河岸上/年青的乡村教师/在都市师院毕业后/在一个黎明的早晨/和一个纯朴的农村少女/一起陷入情网。”(海子)他本可以过上一种平淡而幸福、朴素而充实的生活,如我们一样。海子16岁就考入了(没走后门)北京大学,他本可以过上一种富足、得意的生活,如我们身边的高等华人和小资们一样。然而他最终选择了诗歌与思索,选择了因思索带来的迷茫与痛苦,选择了给世界以启示和祝福的祈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能反映他这一思想。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一开始作者为我们虚构了一副生活气息浓郁的图画,作者发誓,“从明天起”怎么样怎么样,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出他的昨天、前天并不是这样;越是暗暗下决心“从明天起”,越证明他摆脱昨日生活的困难。
他决心从明天起,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他决心“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也就是说,关心日常生活,关心正常的生活。诗的言外之意,他平时没有关心过生活,他只属于思索与诗歌。他自称是“物质的短暂情人”,他的朋友、诗人西川写道:“
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困、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在离开北京大学这些年里,他只看过一次电影。
”他把一切献给了诗歌,“他(海子)从不渴望进入生活,只想超越生活。”诗人是特殊的,海子是中国的叶赛宁,他们都是少年成名,诗情激荡;他们不会走进平常的生活,平常的人也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另一首《致姐姐》的诗中,海子这样写道:“今夜我不关心人类,只想你。”这背后之意肯定是他一直在关心人类。同样,在这首诗中,他似乎走出了诗的痛苦,走进了平常的生活,他一下子兴奋起来,他要“和每个亲人通信”,他要把自己的幸福“告诉每一个人”。
海子把自己的幸福推向世界,推向社会,推向每一个人,在本诗中,我们看不到他一直坚持的孤芳自赏。“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诗人的爱是博大的,他为世界祝福,他为人类祈祷,他希望所有人,包括陌生人获得能获得的一切幸福——前程、爱情……然而在结尾,他把笔锋一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他依然不会进入生活,他只属于精神王国;他依然不会选择平常意义上的幸福,他只属于诗歌;他依然不会去做一个普通的人,他只能是一个思想者。他思索人类、自身、诗,他为人类祈祷,他渴望这个世界和平美好,繁华热烈,一如“春暖花开”的时节,而那时他自己却是悄然远离,他将要为人类祈祷更大的幸福。
这首诗中的“我”,是一个“大我”,他代表着敢于承担人类痛苦的优秀者。我想起了本可以成为衣食无忧的外科医生的鲁迅,本可以成为富足优越的贵族的列夫·托尔斯泰,本可以成为小有名气的名士的帕斯捷尔纳克,本可以成为有权有钱的军官的索尔仁尼琴……但他们都选择了思索与承担,只想让人民生活在“春暖花开”之中。
在写完本诗两个月之后,年青的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了(1989年),他的胃里只有几瓣桔子。“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海子《秋》)
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写于200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