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梅·童年·齐老师(我的三年级班主任齐敬华老师

(2008-03-14 08:26:00)
标签:

小学老师

杨梅节

王鲁彦

分类: 教育教学之思
             杨梅·童年·齐老师

                           ——送给我的小学三年级班主任 齐敬华老师

                                           作者 白坤峰

    北方没有杨梅没有荔枝,1986年我上高一时,读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心中想象了许多许多。1995年,在济南我的老师家里,我第一次吃到荔枝,那时它还是珍品很不容易买到。但第二年,荔枝就运到了北方。大街小巷的小贩们叫卖着,虽然不新鲜,但生意还好。但是没有杨梅,杨梅更不易运输。

    童年,我在山东梁山县齐岗小学读书,年青美丽的齐老师任我们的班主任两年,三年级与四年级,那时,她是男女生共同的偶像。当年的生活条件还是艰苦的,吃一次饺子,吃一次烧鸡,能记好长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齐老师讲解《我爱故乡的杨梅》,中国著名乡土作家王鲁彦的作品。他是浙江宁波人,江南人。

    我现在还清楚得记得,齐老师讲到: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鲜艳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我们也一同笑起来,与齐老师一起。我们谁都没有见过杨梅,所以它很美。课文的最后,作者说,杨梅吃多了,牙齿软得连豆腐也咬不动,它本是酸的,但由于太甜了,所以吃的时候不觉得酸。

  通过这篇课文,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好吃的杨梅,所以,我一直记住王鲁彦这个名字。再后来,我才知道,他写于抗战时期的此文,是为家乡,为祖国而写的。小小杨梅,是他对故乡的爱也是对祖国的爱。

  我的童年与悲惨没有任何联系,但也与幸福欢乐关系不大,我学习成绩不好,性格不随和,父亲总是打我骂我。所以,我一直怀念课堂上的那些快乐的日子,和关系很好的小伙伴们,至今还与他们保持着联系。

  杨梅,杨梅,我一直想吃杨梅,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当年谁也没有吃过杨梅的朋友们,但一直没有机会。2005年,我来到了江南工作,2006年6月中旬,我们去浙江安吉旅游,正赶上当地的杨梅节。在路边,有果农卖杨梅,一小篮十元,红红艳艳的杨梅,上边盖几片新鲜的叶子,又加上小篮子圆圆可爱,生意很好。

  我当然是要买的,我提着它上了车。拿起一颗,回忆起当年的课文。这是王鲁彦的杨梅,也是童年的杨梅。

  酸酸甜甜,多汁多味。我早就想到,食品就是食品,不是仙果,杨梅也不神异,它永远不会像童年想象的那样好吃。我吃了一颗又一颗,(也为朋友们而吃,开玩笑)边吃边想象着,当年的我们要是能吃上该多好啊。今天,长大的我们再一起吃杨梅又会有怎样的心情。齐老师吃过吗?她还记得那篇课文吗?她还记得童年的我们吗?当年的朋友们都吃上杨梅了吗?他们能知道我想念着他们吗?

  时间多快啊,二十几年过去了。                                 

  杨梅真的有些酸,吃了十几个,牙齿开始酸软了。我停下来,看看浑圆可爱的它们。很巧,手边的《扬子晚报》报道江苏常熟6月18日的杨梅节,我的眼前幻想出一片片绿色之中点缀着红红艳艳的杨梅。这是我的许多童年的朋友们所没有见过的。齐老师也未必见过。

  想起台湾歌手蔡琴的歌,“推开记忆的门,我在心里看见了,看见了远去的人。是他和她,曾陪我走过生命里的淡淡的早晨……有悲有喜有爱有恨,酸酸甜甜消磨了青春。”

回首往事,生活真如杨梅,酸酸甜甜,消磨了如梦的时光。

  我希望有一天,我的朋友们,我们的齐老师能看到这篇文章。我希望她再如当年批改我的作文一样,用红笔写一个“优”。人生如梦,心又回童年。

  很巧,我吃杨梅时,听说杨梅已经开始在北方大规模上市了。

                              2006年6月中旬于张家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