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之思 |
我那时什么也没有,没有父母的关心,没有老师的鼓励,没有优良的成绩,没有骄傲的特长,没有希望的明天,甚至也没有理由没有机会没有心情拥有过青春少年的奔放与阳光,严厉的环境差一点压垮了我。我一直恨恨地认为,白白浪费了几年的好时光,那时硬着头皮所学的东西竟然毫无用处,(工作之后晋职称,考机算机考外语同样是浪费时间)而且,严厉的环境强加给我的自卑心理,使我以后不断地跌跤,其危害,我用了整整十年才认识到,才渐渐克服了许多。十年,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可是,无论何时何地,每当我看到教室里的火红烛光,总会涌起一种浓浓的感动,即使参加工作多年还是这样。今天又停电了,教室里燃起一片烛光,照着一张张年青的脸庞,我仿佛又看见以前的自己也在同样的烛光里默默用功。那时,熄灯铃响过,许多同学便自觉地点起蜡烛继续学习,整个高中部大楼一片火红,直到深夜,直到有时值班领导赶学生回宿舍睡觉,天天如此,天天如此。当时的我们更是只有高考一条路,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努力,只有再努力,虽然努力之后也未必成功。我是走读生,母亲就在本校执教,家里的电灯、灯棍(白炽灯),但我还常常点起蜡烛,溶入这火红的青春,这种自觉努力的氛围吸引了我。大片的火红的烛光,小学、初中不多或者说没有,中国的大学里更不会有秉烛夜读的现象,它只属于高中,只属于当年的农村、地方小县城的高中,属于别无选择的高中生们。
如此说来,高中生活最值得回忆的仅仅是那片烛光,仅仅是奋斗本身而不是奋斗结果。那片烛光代表着实干、拼搏、奋斗与挣扎,“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当年的反复以此激励自己,我被这句话的热量烘烤得热泪盈眶,这句话属于绝望之中而又不甘心绝望的人。
我是高中生活的惨败者,因此我更有资格说:高中阶段的竞争是人生最平等的竞争!
没有权势的影响,没有金钱的支配,没有亲疏的区别,没有暴力的干预,没有投机的机会,没有虚伪的装饰,没有老本的凭借,没有先后的限制,没有资历的深浅,没有身份的的高低,没有机遇的优劣,没有印象的好坏,没有先入为主的习惯,没有一好百好的赢家通吃……高中阶段要的是分数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要求你实干,苦干,再实干,再苦干。大家在一个水平线是竞争,最后结果是有一个尺度衡量,这个标准虽然有重大缺陷,但它确实是一个固定的高考录”曜肌D闶裁炊疾槐卦谝猓只要最后成功就是胜利,烛光里的竞争是公开的是明朗的,值得怀恋就在于此。
一位同班女同学对我说:有一天晚上,我一个人来到母校,悄悄走到当年的的教室门口,看着自己的那个位置和另一个不相识的学生,禁不住流下泪来。她是我班三个本科中的一个,在扩招之前,升学率都很低。她为什么伤感,是因为青春的流逝,还是倍受老师关爱(我班的教师们很势利只关心可能考上的人)的往昔萦怀?但我是不去母校的,至少不用因为怀旧去母校,更不会去看当时的教室与座位,可是我忘不了那片火红的烛光里的奋斗的青春。
今天又停电,又是烛光红,又是青春的面孔,远离青春的我禁不住感慨万端。现在的高考形势依然严峻,这里的高三学生依然很苦,但毕竟压力小了,出路多了——国家连年扩招,可以自费,可以外流……我明白学生们也抱怨负担过重,也抱怨失去了素质教育的机会,他们是否知道,这烛光里的青春是值得怀恋的,这可能是你人生中的最后一次与别人平等竞争了。(抛开各省分数线的巨大差异)
眼前的烛光与十年前的烛光辉映在一起,在我的有怨无悔的高中生活中,唯有这烛光里的奋斗值得追怀,虽然烛光里的青春早已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