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当央视的《经济半小时》报道了山寨机的情况后,“山寨”一词走入大众视野,并成为“模仿”、“ 翻版”、“
冒牌”的代名词,后来又有了“草根”等更多的引申的含义,由原来的贬义词变得了有些中性甚至褒义,但无论如何,“山寨”似乎与政府部门也联系不到一块。但近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曾兵觉得这俩本应该不搭界的却好像成了哥们儿。
山寨决策:干部“镀金”就能成佛
11月29日,四川新闻网报道,为提升领导干部素质,打造学习型领导干部,雅安市名山县今年选派了100名领导干部分两次赴清华大学研修。从新闻内容上看,完全是正面的宣传报道。可文中对花了多少纳税人的钱却只字未提。花费100余万元的事曝光后,一时间议论不断,出奇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官方解释的理由是,“有些干部思维方式太落后”,必须走出去学习。似乎非常光明、非常充分。校方赞美之词也丝毫也不吝啬,“体现了名山县委打造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信心和决心。”可是很多人认为,作为一个欠发达的丘陵农业县,大规模选派领导干部到北京“镀金”是败家子行为。
其实,两方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值与不值的问题上。官说值,因为通过培训,干部们“学会了运用创造性思维、敏捷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使一个地区发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民说不值,因为没有看到效果,而且怎么想也像是个天方夜谭。“值与不值”到底是用官意还是民意来衡量?干部培训为何非要选择清华?动辄上百万元的花费是否经过纳税人的同意?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区域发展不是靠一两次培训就能换来的,地方政府想怎么做百姓是管不了甚至说不得的。说到底,雅安的做法只是让部分干部镀了一层国家顶尖学府的金身。假如地方财政资金再充足一点,小小的清华或许也不能满足他们的镀金之行,雅安方面说不准还会带着官员们“出国深造”。说穿了,只有真正“用心”为百姓做事的干部,才能成为群众心中的“活菩萨”。此举或许是地方政府“秀”一把超前的意识在作怪。
山寨做法:涨价总要披上“民意”外衣
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哈尔滨召开水价听证会。13名消费者中,只有1名退休教师坚决反对涨价,却得不到发言机会。而消费者代表中的“退休职工”、“下岗职工”身份存疑,一位“退休职工”告诉记者,他是哈尔滨现代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不到退休的年龄,也不是退休职工。真是感觉那位坚持民意的退休教师代表,更要感谢那位正直的记者。否则,如此带有“潜伏”色彩的听证会还会有多少呢?
按照《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规定,听证会的人数和人员构成都掌控在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手里。政府主管部门为了达到自己的既定目标,不惜采用“潜伏”手段在所谓的代表中安插自己人,参加听证会人员几乎完全是“山寨”代表,真是想不涨价都难,这与玩魔术师“手彩”似异曲同工之处。其差别只在于,舞台上的魔术是娱乐大众的游戏,在惊奇之余为人们带来享受和愉悦。而价格主管部门的“魔术”是玩弄大众,在惊奇之余为人们带来愤慨和不解。难怪早就有听证会即涨价会之说,而且还要披上民意的外衣,原来主管部门是玩“山寨”的一等一高手。以后的听证会还开吗,百姓还相信吗?
山寨政策:主管部门沦为垄断行业的“马仔”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两部委通知,从明年1月1日起,手机拨打长途电话将取消本地通话费和漫游费。实施这次新资费标准后,本地消费者拨打外地手机用户,有望节省每分钟2毛钱的本地话费。乍看起来非常美,可从这次公布的办法上看,国内漫游状态下打国内长途的收费办法仍然没有改变,而且对于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手机单向收费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和根本上的改变,提出的所谓上限标准0.6元现实中早就实行,已没有一点意义。
关于国家两部委的通知,知名电信专家、全球知名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首席顾问王煜全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主管部门跟进很快。既然运营商已经可以做了,主管部门就立刻把这个办法变成全国性的规则。而在以前,主管部门的措施往往都是大大滞后于市场的变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两部委通知的要穴。所谓的利好通知,无非是将现行的行业规则变成了官方文字,而对于手机月租费、漫游费等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避而不谈。通知的实质就是两大部委照着几大电信公司的方子抓药,只是这次动作稍稍快了点。消费者受益有限,利益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曾兵以为,上述山寨行为之所以政府主管部门乐于做、敢于做、勇于做,从根本上讲是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因果连带关系在起作用。但有一个大前提不能回避,就是主管部门在为少数集团说话办事,而于广大百姓的利益要求却相去甚远。时下,电动车生死时速又在眼前,尽管政策将要实施,但曾兵觉得,这又是一个山寨版,或许过不了多久就被人们束之高阁了。曾兵糊涂了,下至区县级政府、中至省市级部门、上至国家机关都争相与“山寨”攀亲,这到底是怎么了?假如政府主管部门如此“山寨”下去,百姓们又将如何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