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医闹的那些事。

(2014-10-06 21:52:03)
标签:

赖清辉

杏林漫话

医闹

健康

杂谈

分类: 医者心(杏林漫话)

⊙赖清辉

 

首先,医闹痼疾何时休?

 

医闹,是医疗维权暴力化的象征,他们不是在维权,是在违法!

 

现与您聊聊关于医闹的那些事。

 关于医闹的那些事。

近年来,恶性医闹事件频繁在全国各地各级医院上演,患者维权暴力化日趋普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加剧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医院成众矢之地,只要有医闹,法律就成了一纸空文,病人及其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打砸医院办公、诊疗设备等危害公共秩序和社会治安的暴力手段层出不穷。而出现这种情况,政府和公安执法人员极少能有效制止,更谈不上处理了。如今社会医闹们所谓的权益都有政府领导在维护,可以说只要闹,不管有理无理就一定能让政府出面维稳,让医院赔钱了事。那么事件当中的基层医院谁来护佑?医生的权益该谁来维护?谁来为基层医院,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呢?

 

医闹事件制造者,无非是想通过给医院施加压力,为自己争取到一些利益。诚然,当发生医闹,形成群体事件时,政府为了维持稳定要求医院顾全大局,做出一定的经济让步,这无可厚非。但是,当医闹成为一种风气,对于患者乃至整个社会,究竟是得还是失?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但严重侵犯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扰乱了各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医闹事件愈演愈烈,将会使医患双方的关系趋于恶化,加剧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不信任感。医生为了躲避医闹事件,可能会在诊疗过程中趋于保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会严重妨碍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反过来说,这对于广大患者也是一种损失。因此,医闹事件的发生,给医患双方带来的,只能是双输的结果。

 

医闹能解决什么问题?他只会使医生对病人的态度更加恶劣。这不能怪医生,假使别人用暴力肆无忌惮的威胁你的生命,你还能够满心热忱的为他治病吗?我想有这样素质与胸怀的人毕竟是少数。医生也是人,请大家首先从一个人的角色去看待医生。你们的亲人,朋友,孩子中或许也有医生,请大家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谁愿意自己关心的人受到暴力的伤害?同时,伤害了医生,发泄完了,难道你们就不会生病了吗?生病时你难道能够不上医院不找医生吗?医生救人无可厚非,人死了,医生就得负责?这样有失公平吧。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含义被彻底的歪曲了,在没有法律的约束下,行凶的本能很自然的爆发出来。行凶者反被社会同情,令人感叹法律的无能和传统观念的弊处。同时,暴力解决的有效性,是医疗暴力发生的重要激励因素。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成为医疗纠纷解决的潜规则。

 

面对暴力,政府因顾忌社会影响,而简单地要求医院“给钱了事”,无异于激励了患方对暴力方式的选择。这种激励促使患方期待更多的利益,进而施加更大的压力,而医院面对政府和患者的双重压力又再一步退让……如此恶性循环,医疗维权暴力化只会日益加剧。暴力维权凸显了地方政府摆平术的尴尬。对于此类事件,政府一心维稳,对医闹的第一反应是尽快摆平、莫生枝节,鉴定、仲裁、起诉、审判等等一概靠边,法律的程序、正义基本不在视线之内。这样的摆平术显然难以服众,反而加深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我想,医疗维权暴力化实质上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违法行为,严重的还可能违反《刑法》。无论医院对患者前期的诊疗活动是否存在过错或构成医疗事故,均不影响对此行为的上述定性。因此,有关部门应当针对“医疗维权暴力化制定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公安部门必须严格执法,对那些严重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行为必须制止,并督促其通过合法的途径予以解决。

 

医闹手段日趋恶劣,医院有苦难言。一提起医闹二字,医务人员都感到十分头痛。但摆在当前的现实却是,医闹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每起事件的参与人数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职业医闹的角色,致使医闹事件从起初的家属、亲戚、朋友参与,向老乡、社会人员、甚至黑社会成员等更大范围的群体发展。928日上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就发生一起恶性医闹事件,家属纠集上百人在医院门诊大厅拉横幅,喊口号,又哭又闹,严重扰乱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用武力要求与院方进行谈判。与此同时,在医闹事件中,闹事者使用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态势,近一两年,但凡出现医闹事件,多数闹事者先是组织若干人员向院方“讨说法 ,院方如提出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处理,往往会遭到闹事者的拒绝,随后,闹事者会纠集更多人员,对医务人员实施辱骂、围攻、威胁,限制医务人员的人身自由,甚至出手殴打医务人员。

 

医闹--医院难以承受之痛。病人好端端死在医院里,不找医院赔该找谁赔?一个貌似合乎常理的逻辑,近年来成了医院难以承受之痛。一旦有患者不治身亡,其家属便纠集大帮人员,在医院内吵嚷谩骂,拉横幅、设灵堂,甚至围堵大门,毁坏公物,打砸医院,威胁、辱骂、殴打医务人员或保安等其他工作人员……由于闹事者不达目的不罢休,而且坚决不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院方如果与其长时间僵持,其他患者的利益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因此通常只能妥协让步,成为有苦难言的弱势群体。于是,医闹事件愈演愈烈,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医闹制约医疗发展。“医闹势必将严重制约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医疗工作本来就有一定的风险,不可能包治百病,不可能病人来一个,就保证医好一个,医院和医生都只能是尽力施治,尽可能挽救病人的生命。病人及其亲属能够充分理解、相信医生,医生才敢于放开手脚去救治病人。如果病人一旦出现意外,或者确实抢救无效,其亲属就纠集人员到医院闹事,久而久之,医院和医生就会成为惊弓之鸟,不愿意承担医疗工作中的风险。医院如果时不时发生医闹事件,医生没有安全感,工作积极性肯定会受到打击。本来有机会抢救和治愈的病号,医生害怕万一在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病人亲属就会到医院闹事,因此可能会不敢接手治疗,这对病人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医院如果只接收一些容易治疗、确保能够治愈的患者,医生的钻研精神也会受到影响,医院的业务水平必定难以提高。从更长远的方向来说,医院业务得不到发展,无法给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不但难以吸引外来人才,本身所具备的人才也将逐渐流失。一个地区的医院如果无法吸引、留住人才,医疗水平总是停滞不前,老百姓就享受不到优质的医疗条件。

 

医闹影响社会稳定。“医闹不但妨碍医疗事业的发展,更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社会稳定。在公共场所聚众喧哗、闹事、拉横幅,甚至停尸、设灵堂、烧纸钱等,都是危害公共秩序和社会治安的行为,不但使医院的业务无法正常开展,更侵犯了其他患者、无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医闹成风,将成为一座城市文明发展的不和谐音符。医闹事件制造者,无非是想通过给医院施加压力,为自己争取到一些利益。诚然,当发生医闹事件时,医院为了顾全大局,往往不得不做出一定的经济让步。但是,当医闹成为一种风气,对于患者乃至整个社会,究竟是得还是失?

 

很多患者对医院期望值过高,认为到医院就能治好病。但按现有的医学水平,医院是不能包治百病的。况且有的患者被紧急送到医院时,已经处于生命的危险期了,再高明的医生也回天乏术。我院曾发生的一起医闹事件就是因为一口服农药中毒患者来院抢救无效死亡而引起的,当时患者家属就是以病人好端端死在医院里作为借口。如果是医生、护士的责任,通过正常的医疗事故鉴定渠道,完全可以对当事人提起民事索赔甚至刑事责任,医院负连带赔偿责任,卫生主管部门将吊销当事责任人医疗执照,检察部门会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当事人玩忽职守罪,加上故意销毁证据等因素,可以重判。现实的关键就在于医闹只想要更多的钱而不是家属口中的所谓真相,拿了钱就不再要求追查。而实际上现在医院只要出现医疗纠纷,只要闹,就一定会有政府出面维稳,就一定能拿到钱,并且只要不杀人怎么闹都没人会管,也不会被事后追究法律责任!

 

现在的现实是医闹无法律风险,收益大成本小,事后拿钱。这种示范作用,迅速传染给更多的医闹,造成了一些明显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暴力事件。这不能不让我们怀疑:这还是法治社会吗?稳定和谐是好事,领导为保稳定,说一句维稳需要,不论对错,让医院赔钱了事,但当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之时,社会能稳定,百姓能安居乐业吗?我看有些政府领导的这种做法不是保稳定,是在放纵犯罪,是在保自己的官帽了!发生医疗纠纷,借助医闹的“私了”,是一种变异的“私了”,是一种与国家法律法规背道而驰的行为,这种方式的泛滥助长了医疗维权的暴力化。所以,面对暴力简单地“给钱了事”,无异于激励了患方对暴力方式的选择。

   
还有,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机构都想为患者撑腰作主,又有哪个组织能真正的替医护辩解!医闹现象愈演愈烈,医疗维权暴力化发生的根本原因法律的公信力丧失,医闹明知有法可依但却有法不依,而我们的政府和执法机关没有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此,我们呼唤真正法治下的医疗,来切实保护患者及医院的利益,更期待医警能够早日对接,依法治“闹”,既要通过改革重建医患信任,也要依法处理,消除“告不如闹”的心理预期!

   
总的来说,这些年来,我国恶性医闹事件频繁发生,患者暴力化维权日趋普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加剧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透视医疗维权暴力化倾向,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修复医患关系?此道命题亟待破解!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