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hold住“年终恐惧症”?


标签:
赖清辉医疗保健心理知识心理调节hold |
分类: 医视觉(临床E线) |
文/赖清辉
送走“神马都是浮云”的2011,迎来了“世界末日”的2012,众所周知,岁末年初,许多单位员工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年底应酬、新年发展规划、各种总结、评选、年会等等,这些可谓是烦重的“工作任务”都已陆续开
始,但人们也都还是有很多生活琐事缠身,这些因素都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忧郁、烦躁、心慌、胸闷,甚至整夜的失眠多梦……各种焦虑症状便接踵而来。有人甚至称,自己每天上下班心都在“砰砰”地不停乱跳,显得焦虑万分,担心自己患上了“精神病”。
其实,以上那些繁多的症状,在临床上统称为“年终恐惧症”,又叫“节日恐惧症”,一般发生在“上班族”身上。不知道此刻,一边要面对无休止的“加班”,一边又对假期充满无限期盼,身处职场的你是否已经患上了“年终恐惧症”?而据媒体的调查报告显示,有66.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患上了此症。其中,有18.1%的人感到“非常严重”,有48.3%的人感到了“比较轻微”,有25.0%的人因为要表演节目而感到焦虑。
不仅是上班族,普通老百姓也可患上“年终恐惧症”。因为,普通人在春节期间也有应不完的酬,喝不完的酒,担心各种饭局等的心理,会被购置年货、出行困难、给亲友送礼、给孩子压岁钱等的经济条件所束缚。年轻人则可能发生情感上的困扰,要忍受相思分离之苦,甚至担心恋人回家过年后就不会回来,离自己而去了;或担心单身回家过年后会受到亲人朋友的责怪或白眼;或时刻在担心来年自己的命运会怎样。所以这些人对过年会更加感到恐惧、无奈与困惑,有人就戏称春节是个“破产节日”,甚至有人建议“取消过年”。
总的来说,年终将普遍“恐惧”,谁都可能受到“年终恐惧症”的困扰。每个在社会上打拼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年终恐惧症”的症状,只是在不同层次的人群里表现出来的症状会不太一样,严重度会有所不同而已。但是这些症状大多是发生在抵抗风险能力比较低的职场弱势群体身上,尤其职业女性和职场新人是“年终恐惧症”的高发人群,并且多数人的表现也不是十分的明显。而不同人群会对“年终恐惧症”表现出明显不一样的症状,这与他(她)们的身份和职场位置有关,也就是与个人的既得利益有关。
有心理学家就指出,引起“年终恐惧症”的原因主要有内外两个因素。内因是由于个人过分追求完美、过度在意别人评价而导致自己内心显得焦虑紧张,或思想变得敏感偏执,不能容忍自己有任何不足与缺陷;外因就是因为年终的事情太多,自身承受的压力太大所导致。所以,这些人常常表现出烦躁不安、睡眠质量下降,甚至会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精神乏力,产生悲观情绪等症状。
那么,要怎样治疗“年终恐惧症”呢?个人进行适当减压与调整心态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发觉有“年终恐惧症”倾向的上班族应合理制定好工作计划,安排好作息时间,并适当放松,注意劳逸结合。此外,可以选择听一些轻松的音乐,以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也可以在适当时间安排和亲人朋友相处,如家庭聚会、近距离旅游等等;也可以选择一些励志类,属于“心灵鸡汤类”的书籍来调整自己,有意识地对自己性格、人格特点作适当的矫治;而对于症状严重者,则要到正规医疗部门就诊或请心理医生帮助了。
虽然“年终恐惧症”还没有成为困扰职场人群的普遍症状,但是只要造成这种症状的因素一直存在,“年终恐惧症”就逐渐会成为困扰职场人士的普遍症状,并且会愈演愈烈。因此,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人来说需要合理的心理调节,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预防比治疗还更重要。从调节上讲,一是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疏导不良的情绪,比较健康的方法就是适当的运动、旅游、倾诉、哭泣等等;二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自己乐观向上的心态。
从预防上讲,则首先要了解和认清自己,做一个正确的职业定位。任何职业规划都会伴有不良的情绪,关键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把不良情绪降到最低度,要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最适合自己,什么样的岗位是自己做不来的。同时,还要定时做好自省,因为不良的情绪都是长期积累,然后才爆发的。定时进行自省可以明显缓解不良情绪带来的积累效应。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