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曼灵和毛囊虫的那点事

(2012-03-21 21:39:40)
分类: 护肤那点事儿

最近我手工调制了一些曼灵精华在微博上开放试用,引起许多童鞋和老师的关注,以及一些老师、专家的疑问,在这里向大家解释一下曼灵那点事,期待得到大家的指导。

我关注毛囊虫始于2010年底和2011年初。这里必须要感谢一下南京的美眉July,自上大三起就一直在我创办的左岸女人网买产品,但直到她毕业,两年时间都没有帮助她解决掉烦恼的痘痘问题,这让我感到非常愧疚。当她再次询问我还需要买哪些产品的时候,我已经觉得不好意思再向她推荐任何产品了。凡事有果必有因,两年时间,我向她推荐了除维A酸外所有经典的成分和方法,她也认真地实行,都没有好的效果,相信这其中一定有原因。

于是,我邀请她到上海来面谈一趟,我很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很多人证实有效的去痘方法和产品偏偏在她这里就不灵呢?面谈后的结果让我很吃惊,我发现她长的根本就不是痘痘(当时发了一篇帖子记录这个过程:http://www.leftlady.com/thread_view.php?boardid=11&id=12826&page=1)

July不是第一个说去痘很困难的人。我接到不少咨询,提供照片的,尤其是问题解决不了的,我也先存着,而July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以前的一些思路总是从产品和方法上去找问题,而作为真正出问题的人本身却没有被重视。她们在网上自诉的问题,与实际情况往往并不一致,而我们按照自诉的情况去建议,很有可能南辕北辙。这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护肤应该更关注作为主体的人。而那些悬着解决不了的照片,也似乎有了解决的办法。后来在有人咨询我皮肤问题时,我尽量会要求照片,希望尽量避免误判可能。

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照片文件夹截图

关于曼灵和毛囊虫的那点事

我开始仔细地搜集资料和照片,结果发现痘痘相似的皮肤丘疹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有四五种,其中包括毛囊虫病(DI),再分析我Hold不住的“痘痘”案例,有很多人非常注意护理,水杨酸、维A酸等都没有少用,维A酸被称为战痘的终极武器,都没有作用,我坚信一定是有原因的。对比一些图谱,我觉得有一些是毛囊虫的嫌疑非常大,也就是说这些问题看起来象痘痘,也被她们称为是痘痘,但并不是痘痘。于是我开始仔细整理关于毛囊虫的资料,筛选主要特征形成判断标准,搜集关于毛囊虫病的治疗方法。

非常可惜,在经典的皮肤学和美容学书籍里,对毛囊虫,甚至对痘痘都只是一笔带过,篇幅不过数百字到一两千字。例如车雅敏博士所著的《临床实用皮肤病性病图谱》、何黎教授主编的《皮肤美容学》等,都只是稍有涉及,处理方法基本上是推荐用硫磺皂、炉甘石、甲硝唑等,但均有缺陷,有效率也不够高。

和一些咨询者交谈,也得知她们去医院,也基本上被作为寻常痘痘处理,医生很忙,去一次排队几小时诊断也就几分钟。我想这也能够理解,皮肤科医生能看到的皮肤问题有几百种,痘痘本身就只是一个几百分之一的问题,更不用说再对它进行细分了。

毛囊虫是俗称,正式名称是人蠕形螨,在皮肤上有两种,分别是毛孔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常引发的问题包括螨性痤疮、酒渣鼻、睑缘炎等。研究得比较深入的是曲魁遵教授,他发明的基础配方后来成为肤螨灵的基础,但其中因有含汞化合物,该成分90年代化妆品新规实行后被禁用。

下面是毛囊虫的光镜照片

关于曼灵和毛囊虫的那点事

下面是毛囊虫的环境扫描电镜照片

关于曼灵和毛囊虫的那点事

关于曼灵和毛囊虫的那点事
:红色部分是皮肤,绿色部分是毛囊虫,黄色部分是毛发,可见清晰的毛鳞片)

随着越来越多找我的人被我怀疑为有毛囊虫问题,我只有推荐去医院找医生以经典药物处理,面对各种求助无以有效方法推荐时,我也感到沮丧。我迫切地感到需要有东西来解决这些普遍而广泛的问题

  1. 进入青少年期,痘痘的发生率是43%左右(我相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寻常性痤疮,而是毛囊虫病戒其它症状相似的皮肤问题);
  2. 延安大学医学院惠清法、赵文军等老师经对400例痘痘人群和125例正常皮肤人群的研究发现寻常性痤疮者毛囊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且各型皮损的严重程度与毛囊虫感染的数量一致。提示D1可能是AV患者的病因之一。[1] 冰寒理解,抑制毛囊虫也可能是祛痘的重要方面[2];
  3. 15岁至60岁人群中,毛囊虫的携带率超过95%;

我倾向于用天然成分,我想这今后也应该是趋势,在我关注的护肤成分领域国外的研究进展中,每10项成果中有六七项都来自植物,我相信深入地理解植物的生命,未来可能会为许多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我(可能)找到了。于是在春节前,我先配了数瓶,给身边的朋友或博友试用,基本上取得了满意的前期效果,毛孔、黑头和顽固的痘痘基本有所改善,因此,近期我决定多配一些,邀请有毛囊虫问题嫌疑的童鞋试用,为了使人群的背景特征相对统一,我们开放了测试系统,请大家先作测试,有毛囊虫问题嫌疑后再申领。

曼灵精华是我手工调制的,没有正式的标签,标签是用不干胶打印的,对于这样一个粗糙的试用品,大家能够信任我并付运费和包装费领用,我深感荣幸。而我自己,也深深期望不要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所以在配方前我仔细地筛选过很多原料,最后使用的原料是可以吃的(我自己吃过),也作了前期试用,自己也用家人也用。

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很强烈,可能是因一种理科生的本能,也是因为见了太多人遭受烦恼。赞扬给到我动力,问题给到我压力,我想作为国内美容护肤界的从业者,也有一种责任去探索、追寻。

这些年来,我阅读了一些有限的书籍、资料,在有余力时关注国外研究的前沿进展,深感皮肤、美容学的研究还是很浅的,未知的东西太多。各种皮肤症状的描述中,最常见的一句话是:“病因不明,可能与XXX、XXXX、XXX、XXXX等有关”。

因我所知有限,也真诚地希望向诸多护肤、美容、医学界的老师学习,以求进步。相比简单的否定,我觉得行动和探索更有价值。

再感谢所有关注和支持的朋友!

上文中引用的文献:

1 惠清法,赵文军,艾彩边,崔轶霞、李玲.寻常性痤疮与毛囊虫感染的关系的探讨.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un. 1999, vol. 18,No.2

2 张晓彬,姜其学,曾庆伟。毛囊虫检测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中原医刊》 2007年第34卷第18期,P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