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生诉苦为何得不到舆论的共鸣

(2009-04-27 10:14:57)
标签:

杂谈

医生诉苦为何得不到舆论的共鸣

乾 羽

  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医生有39.57%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24%认为“极为恶劣”;45.21%支持新医改,但有22.38%不了解。91.9%认为自己付出与报酬不相符,超过一半认为医师的收入差于教师。这是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昨天公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新京报》4月26日)

  按照常理,医生倾诉的问题可能在每个人身上存在,人们应该对其有同情或有所感触才对。可是,看看网络的跟帖,就会发现,人们对医生诉苦的态度是无法理解和接受,在他们看来,医生是没有权利抱怨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医生诉苦的同时,人们感受到的却是看病难、看病贵。虽然看病难、看病贵并不是由医生造成的,甚至也不是由医院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源自医院以药养医的模式,以及医药流通中加价的潜规则。但是当看病难、看病贵真实发生时,由于医生是患者直接面对的对象,人们便将所有的怨气发泄到他们身上。可以说,是切身的感受影响了人们对医生的判断,影响了人们对医生表达的判断。

  再加上,很多医生在从业中的表现并不如社会期待:或者服务态度较差,或者收取红包与回扣,或者医术较差且对患者采取蒙骗态度,人们对医生的社会印象也在打折扣。于是,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大环境下,在医生形象被少数人抹黑的情况下,医生们正当的抱怨也就失去了舆论的支持。尽管,医生会说这是少数医生的行为,这是对医生形象的“妖魔化”,但是对于公众来说,人们判断一个群体的形象恰恰是从个体去观察的,一个个体就是患者所要面临的全部,一个个体就会影响到患者对整个医生行业的判断。医生需做的是反思,而不是回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