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如此冷血?

(2017-06-08 18:05:57)
标签:

教育

情感

时评

文化

佛学

      昨天我看到一段视频,内容是这样的:一名女子在过马路途中,被一辆出租车撞倒在路中央,但出租车只略作迟疑就迅速开走了。接下来的画面中,多名行人来来往往,始终无人出手相救。被撞女子曾试图坐起,估计因受伤原因,没能成功,不久被另一辆越野车再次从身上快速碾过。昨天晚上,经河南驻马店市公安局官微透露,这起交通肇事逃逸事故发生在今年421日,被撞女子死亡,司机张某、刘某已于次日清晨到案。

看过视频后我很难过,总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在一分钟内惨遭两次碾压失去了生存的机会。就算是一条狗,看到同类遇难,也会发出悲鸣或去援助,可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啊,为什么有些人竟连基本的悲悯之心都没了?路中间分明杵着一个人啊,可是没有一辆车选择避让,终于被疾驰的出租车撞飞。而即便事情到了这一步,多数人仍安之若素川流不息,像是碾轧了一只蚂蚁一样,仍无一辆车停下,最多打下方向盘避开,一直到第二辆毫不减速的SUV车子出现,再次将伤者碾压、致死!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无论是在有交通信号灯还是无信号灯的道路,机动车遇行人横过道路,都应减速或者停车避让,但在视频里,没一辆车主动履行了法律法规的要求,集体的法律规则意识缺失到了这一步!

而旁边的行人继续来来往往,伤者命悬一线就躺在路中间,每个路人只是战战兢兢地在观望,救助同类的本能已经消失,垂危的伤者已被同类抛弃!有人说,是因为大家看到了太多扶不起的案例,现在碰瓷的又多,救一只落难的小猫小狗都比救人安全,小动物不会讹人,人却有可能讹人。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可这真能成为道德丧失人性泯灭的理由吗?即便从害怕被讹诈的角度考虑,仅仅帮着拦停往来车辆不让伤者遭受二次伤害再拨打个120,连这一点点都做不到么?司机固然是凶手,但冷漠麻木同样是!想想吧,假如每个人都以没安全感为由见死不救,那么总有一天你我遇难时,也再不会有人来救助了,到时每个人都成了冷漠的受害者!

九四年普利策新闻奖里有一个著名的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照片上一个马上要饿死的苏丹女孩,被一只秃鹰在不远处盯着等待猎食。作者是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虽然拍完照后他赶走了秃鹰,但这张照片让凯文·卡特遭到了强烈的社会谴责,大家指责他为拍照而不去救孩子。两个月后凯文·卡特因忏悔而自杀。麻木的路人啊,一个生命因你未能举手之劳的援助而死去,你们是否会因良心不安而感到忏悔?

当然,有必要多说一句,视频场景作为一个点不能代表全社会的面。规则或道德意识的分布从来都不均匀,哪个地方都有高峰和低谷,不凑巧的是,这个视频给大家展示了一个低谷。

此外,还一个重要问题,根据视频场景判断,该路口并无红绿灯,近些年,因为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加上路面警力不足,导致的交通事故已占我国年交通事故总量的近一半。说这个问题是为了回到标题,“为何人们如此冷血”?我想规则与道德两方面原因都不可或缺。虽然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强调道德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但现代社会,如果规则设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完善,那么对于道德的提升一定会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都说法律是底线的道德,道德是高线的法律,高线是目标,而底线是基础。我想,在追求高线前,先尽可能把底线加固好吧,这既是对道德的维护,更是对社会安全感的基本保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