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不是用来丢、而是用来读的

(2016-11-18 16:12:26)

今天说一个最近不少人都在讨论的活动,叫做“丢书大作战”。有人在北上广三个城市的地铁等处,策划了一场叫做“丢书大作战”的图书漂流活动。活动的始作俑者是英国演员艾玛·沃森,(电影《哈利波特》中赫敏的扮演者),两周前赫敏在伦敦地铁藏了100本书,号召大家像玩游戏一样去寻找。这个游戏就像冰桶挑战一样很快传到了国内,“丢书大作战”升级成了1万本,一长串的明星、作家、媒体人都参与了进来。

这件事在网上炒得很热闹,目前有两种不一样的声音。反对的说,这属于没有创意的商业炒作,东施效颦。支持的说,这个做法动机很好,为了唤醒了大家看书阅读的意识。

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可我觉得,既不能因为东施效颦就彻底排斥,也不能因为初衷良好就不允许批评。对商业炒作的问题,有人说公益为什么不能和商业结合,做好事就应该得到奖赏。其实马云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任何公益都得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如果反了过来,商业的心态、公益的手法,那就会比较混蛋,动机不纯。

至于动机良好,也应该客观看待活动效果能不能体现你良好的动机。有文章说,这个活动让大家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提醒了我们阅读率不高的现象。我看这属于一厢情愿,我就没看出来这个活动有这些效果。

设想你在地铁里莫名其妙看到了一本书,大多数人的做法,怕是会问问周围的人谁丢了书,或者告诉工作人员把它收走,看到书就翻,不怕有病菌啊?就算不考虑卫生问题,你丢的书恰巧人家不喜欢,不搭理,能说明阅读率低吗?很多朋友坐火车坐飞机会把作为后备的书拿出来看,因为长途有这个时间,地铁一会就到站,时间这么紧谁抱着书认真读?

所以这个活动的所谓效果,也就是一些人的自我感觉。群众阅读率的问题、读书重要性的问题,这些年媒体一直都在宣传,各地举行的读书日活动、书展活动、推荐好书等活动其实很多。我们城市频道就做了不少,说大家对读书的认知是这个“丢书大作战”的引发的效果,有吹牛的嫌疑。

我想这个活动最该思考的问题是,赫敏丢一百本书,和我们的明星、作家丢一万本书,为什么影响力不一样?其中的影响力来自哪里?

我觉得,这可能就是身教与言传的区别了。体育老师讲数学,修车师傅搞养生讲座,影响力能有大?而艾玛·沃森这个演员本身就是一个学霸,以全A的成绩被全球多所顶级名校同时录取,本身就是一个通过阅读学习、获得了更高成就的成功者,大家从艾玛·沃森身上更多感受到的是知识的能量,而不是演员的名气。

这两天大家还在讨论关于名人开饭店的话题,其实也是一个道理,饭店最终不是靠名气,而是要靠货真价实的东西,要相信群众雪亮的眼睛。所以,丢书大作战尽管有积极的一面,可更需要每个人能把丢书的时间拿来读书,身体力行货真价实了,自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否则就是一阵风而已,而且这阵风和书的关系还不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