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发红包PK物业公司返利
(2014-05-07 14:10:34)5月5日,海南三亚市启动了2014年上半年物价补贴发放工作,符合条件的居民每人将一次性获得360元补贴资金,据了解,澳门、香港等地也曾给居民发放补贴,但在内地,三亚尚属首个“发红包”的城市。三亚市财政局总会计师刘锡安认为这不能算是创新,“三亚市人口规模适中,可以用这种方式改善民生,其他特大城市可能并不适合这种机制”。但三亚的这个举动还是引起了褒贬不一的各方评价。
赞成的认为,这是政府部门关注民生的实际行动,也是让全民分享发展成果的有效形式,是最直接的还富于民。而反对的认为,不区别高中低收入群体平均分配,这不是现代政府的最佳做法。更合理做法是用有限财政资金重点构建兜底的民生保障网,尤其重点解决中低收入群体难题。
先不说哪个对哪个错,先说个我在零距离节目报道了多次的事。南京的一些物业公司,在负责的业委会监管下,把小区共有财产的经营收益,比如小区电梯灯箱广告、公共用房出租、小区停车位收费等,以现金、食用油、苏果卡等方式返还给小区业主,春节前,我记得河西一小区物业一下就给小区业主发了近百万的红包,每户一千元。当时我在节目里做了四点评论:1、不是物业公司或者业委会给业主发钱,而是在业委会的协调统筹下,业主拿回了本就属于自己的钱。2、业主获得的利益,跟实际运营情况有关,所以业委会有责任和义务经营管理好小区内的可创收资源,为业主争取更多利益。3、利益未必是以发钱的方式体现,也可用于小区建设维修等各方面,这要由业主大会决定。4、更多小区业主应该意识到,共同参与小区管理、成立自己的业委会组织,对自身权益维护很重要。
之所以说这个事,我觉得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其实和一个小区的管理类似,治大国如烹小菜,道理是相通的。返利于民大家都认可,而对三亚发红包的不同观点,争论的仅是,该以现金的形式还是以其他形式来体现。
的确,全民发红包,不能区分高低收入群体,也不是治本的法子,而把资源用在提升保障的层面上会更好。这些都对,可空荡荡没着落。百分百的公平不可能存在,即便把资源拿去提升社会保障、去治本,也不意味着只能二选一不能发红包。想想政府手里那些年底没花完,得想法子突击花掉的钱,是不是都形成了共识、然后拿出来去治本了?这么看的话,发红包和提升社会保障就不冲突,反而会让大家知道政府财政富裕的时候,在想着返利、想着藏富于民了,就像物业公司能惦记着业主的利益有福共享一样。所以,跟不靠谱的作为、不靠谱的花销比起来,我觉得用现金方式返利于民,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