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限牌不能仅有“辟谣”
(2014-05-05 14:53:25)今天现代快报的一个标题:节后南京未见疯狂上牌,上牌量骤降一半,想买车的也在观望。
什么时候限牌,怎么限牌?这是最近大多数南京人关心的问题。尽管南京多次表态,限牌会提前30天让大家知道。可前面有突然袭击的例子,谁都担心会不会这又是虚晃一枪。所以“五一”要限牌的传言一出,4月29号一天,在南京车管所上牌量就突破了1600辆,等上牌的新车让整个玄武大道都成了停车场。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顾大松说,南京不限牌,职能部门不能只是发一两句话了事,要有官方渠道更权威的声音,详细分析给市民听。随后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克希在接受采访时有了更明确的解释,“杭州出现一夜限牌的事情,南京绝对不可能发生,全江苏也绝对不可能发生。”因为根据《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江苏任何一个城市要限牌,必须经过三个程序,如果我省任何设区的市、县(市)政府逾越程序宣告一夜限牌,那就是违法,就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各家媒体的采访报道的都很详细,我不多说。今天南京人大常委会也表示,未收到任何机动车限牌申请的信息。
昨天上午我去了趟车管所,办理业务虽然还有排队,但等候时间大都在十分钟内,五一前的热闹确实没了,看来辟谣见效了。但是,你注意,现代快报的标题是,想买车的在“观望”,其实,观望这个词给人的感觉还是没有完全放下心来。为什么呐?
《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说,采取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的措施,应当公开征求公众的意见,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并在实施三十日以前向社会公告。
设想一下,按目前的情况,假如提前三十天告诉大家,有了充足的买车时间,你信不信全国的车子都能在南京给卖完?所以真按条例来,真不一夜限牌,其实就意味着再无限牌可能了。但要不限牌,汽车保有量迟早也爆棚。这就进入了一个怪圈,限牌,得提前告知,汽车要加剧猛增,不限牌,还会进入承受不了的死胡同。从逻辑上看,只有突击限牌才解决得了问题,所以不少人之所以观望,原因怕是在这里。
如果我们只有嘴上分析解释让大家放心,我看说破了嘴皮子也不够,解决城市拥堵,不是只有限牌一条路。我斗胆来分析建议几点:
第一,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措施有没有可能尽早出台?目前南京180万的汽车保有量,虽然大家不清楚公车占了多少,但绝对不是小数字。现在中央和省里已经有了关于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具体措施,可到现在也只听楼梯响没见人下来。我相信现有的公车如果在道路上消失了大多数,路况会有明显改善。
其次,我们国家从2005年起,敦促各地要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尽管南京这几年也做了不少努力,但显然满足不了需求。说到加大公交投入,总给人感觉见效慢,我看未必,只要能像对待大活动一样真重视,短期一定能有明显改善,再配合上持续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就会主动放弃私家车,选择公共交通。为什么现在不少人开私家车上下班?一个是交通网络设计不完善,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加大公共交通,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的优惠幅度。
第三,不少专家提出,政府对汽车消费的态度应该是“满足购车需求、提高用车成本”,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如果说眼看着用车成本在增加,还老遇到堵车迟到,恐怕正打算买车的人也得考虑还要不要买,甚至有车一族的用车习惯也会改。你想,坐地铁30分钟就到的地儿,开车得一小时,还没算遇到堵车,再加上油钱、停车费等等,你不用去解释去辟谣,他也不会为上个车牌去排队。
第四,去过香港的朋友知道,地儿不大而且路窄还多弯道,但你很少能看到堵车塞车,车速都还很快。除了秩序问题,还有规划的合理,比方讲很多高楼大厦都有空中走廊连着,你到另一个地方不一定非得下来等红灯、走斑马线。出租车只能在指定地点停车,别的地方打不到车,这就不会出现出租车说停就停造成堵车。再比方,新加坡政府也有规定,每个公寓、组屋区、社区、大饭店及每幢大型建筑物,都必须修建停车位,且要保证住宅数量与车位数量的比例在1∶1以上。如果我们也做到这样,满大街的道路那还能都成了停车场呢?这是个城市的规划布局要合理科学的问题。
所以,回头来看限牌的问题,只有解释辟谣肯定不够,还要让大家看到除了辟谣,政府还做了什么。如果公车不来路上添堵了、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短期内改善了、城市建设和功能布局慢慢跟上了,大家一权衡自己买车不划算,哪还有大批火急火燎排队上牌子的人?哪还需要你解释澄清安抚?让大家经过判断自己选择、自发改变日常出行方式,进而改善交通状况,这要比只会行政限制的能耐可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