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给“假的真奖牌”当托?
(2014-02-17 13:45:03)近日,央视曝光了一个名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组织,这个组织每年举办两次评奖活动,颁发奖项都明码标价,交纳2.8万元就能评选上“全国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医院”奖。国家卫生计生委16日发表声明,称该学会不是其业务主管的社会组织,表示将配合调查,对涉及卫生计生系统人员的情况要严肃查处。
大家还记得么,早些年有一个很牛的机构,叫做“全国牙防组”,动不动牙膏牙刷的广告里面就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全国牙防组权威认证”,后来记者一调查发现,所谓的牙防组就是两张桌子、两部电话、两台电脑和两个办公人员。这回央视报道的“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显然和牙防组有异曲同工之妙,牙防组靠着给人家认证赚钱,中华医院管理学会靠着给别人发证收费。我看愿意花钱买这个所谓“百姓满意放心”证书的医院,不明白这里面窍门的怕是不多,为什么还踊跃参与其中,干嘛不自己做一个或者找街头小广告做个奖牌,这不省钱么?
因为从街头小广告买来的叫“真的假奖牌”,从头到脚假到底,而通过“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买的,那是有大人物露面担保、有公信力的,得叫“假的真奖牌”。最主要的是这些认证机构或者证书颁发后面的政府背景,让它有了权威性。报道说,在“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发放的会议指南中显示,这个学会的名誉领导,都曾在相关的主管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记者也对这些名誉领导的身份进行了核实。而且颁奖当天,这些“重量级人物”还到了现场,这可不是那些街头小广告制作的证书能比的!所以购买渠道不同,装点门面的效果就不同。而且搞不好,人家“假的真奖牌”还会来打“真的假奖牌”的假!
按照会务组工作人员的报价,这次主办方收了将近1000万元。而主办方负责人表示,这样的评比活动已经举办了四五年左右,一年两次。国家卫生计生委现在说该学会不是其业务主管的社会组织,言下之意,和我们关系不大,不是我们的责任。可是医疗卫生行业里的评奖,标准到底在哪?谁才可以评?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否做过计划和安排?否则对于普通群众来讲,谁能分的清?这恐怕不是一句“那不是我们管的社会组织”就能把责任彻底甩掉的吧。
对于“真的假奖牌”,相关部门可以顺藤摸瓜查处打击,一旦查实这种行为,买假买假都得承担责任。但那种欺骗性更大的“假的真奖牌”,查处打击起来,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比方讲,曾在主管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那些重量级人物,现在成了学会名誉领导,记者也对这些名誉领导的身份进行了核实,而且主办方负责人还说了“请领导是需要费用的”,但是在最终的报道里并没有公开是哪些人。要知道这些人才是让各医院蜂拥而至,花钱买奖牌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领导不是不可以参加奖牌评选,但是你的出现应该是代表着公平公正,而不是奔着钞票出场,那不成了权力寻租么?)为什么在哪些领导出席这一点上报道有所保留了呢?显然不仅仅是为了照顾面子。更重要的是,假如真有病人迷信这些奖牌,而医院又出了问题,为奖牌出场代言的那些领导,会承担责任么?这就有意思了,出个场子就收钱,出了事还没责任,这种好事怕是谁也不会拒绝,而这样的评奖怕也断不了根。
事实上,不止医疗卫生行业,吃穿住行各行各业里,评奖泛滥并不少见,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没有客观公正,那和我们曾经报道的茶托、酒托、饭托、医托又有什么区别呢?我看,这些“托”是要最先治理和剔除的,尤其是那些有公信力的“托”,更让众多“假的真奖牌”有了充分兑现的路子,希望相关部门能早早调查清楚,向群众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