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流量“季度包”,也不合理
(2014-01-09 15:20:07)新京报今天报道:截至今年1月7日,上海的移动、电信、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均已推出手机上网流量“季度包”,新的流量计费方式在上海实现全覆盖。
“季度包”看上去要比“月包”进步了,以前是每月用不完,流量清零,现在一个季度才清零一次。但消费者买不买账呢?老实说,不买账也不行,移动、电信、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的集体“让利”行动,你选哪家都一样。不过大伙心里明白,看看网友的说法。
网友:1、“即便按年算也依然不能称之为合理,我用血汗钱买的流量,清零就是霸王条款。”
消费者自己花的钱,用不完的流量当然是消费者自己的,被运营商强行过期作废,和抢没有什么不同,真为了方便消费者,手机流量不是“清零”,而应该是“累积”。
网友:2、“这就像得了便秘,出来了按季度的,总比憋在肚子里强。奉劝垄断者尽快畅通无阻吧。”
相比较流量“月包”,这个“季度包”是有了点变化,但每一次消费者应有利益的获得,都跟挤牙膏一样,指望运营商主动让利根本没门,狼外婆再怎么乔装打扮,涂脂抹粉,还是狼外婆。
网友:3、“工信部应当创新,与西方接轨,许可用户带号入网和转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带号入网和转网曾经在海南和北京做过试点,但是涉及到真正的竞争,运营商当然就会想着法增加障碍,阻挠正常办理,所以试点到现在没见到什么发展,但别指望继续一成不变,工信部最近已经向11家民营企业发放了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随着民间资本的加入,运营商的市场博弈会更复杂。
坐享其成维持不变看来不现实了,而竞争中谁会占有更多优势,不是靠这种小技俩,要看真正改变的力度,当然最终是由消费者的取舍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