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为什么缺了文明礼仪?
(2013-11-13 15:11:18)今天扬子晚报一整版一个大标题,叫“6成小学生不掌握相应的文明礼仪,呼吁一个学得会、做得到的规范标准”,报道说,一周前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咆哮了一句话:“学校不能只管孩子的学习,不教文明素质!”原因是某校的小学生秋游撤去后,草地上留下了一地垃圾无人清理。现场图片被网友拍下发到微博上后,引发了网友们关于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热烈讨论。孩子进入小学,就一直被要求“讲文明懂礼貌”。但怎样才是真正的“文明”?“讲文明”三个字来概括显然过于笼统。于是,一组“学得会,做得到”的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标准在各界极高的呼声中亟待推出。
近六成小学生不掌握相应的文明礼仪,这话说出来就叫人汗颜。还一直号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一直骄傲的跟长了翅膀一样,居然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掌握不了文明礼仪,这不成了文明古国少文明,礼仪之邦缺礼仪了么?看来规范一下很必要,不过“必要”的本身也透着一股子无奈。您说以前的孩子都怎么长的?前人也都不懂礼仪么?难道文明礼仪之邦都是自己吹的?
不对,其实三千多年前的周朝,我们就有系列的礼仪制度了,之后在春秋时期更出现了主宰中国两千多年精神世界的儒家思想,“礼仪”的文明精髓达到高潮。诸如“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仁、义、礼、智、信”等等等等……,这不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礼仪标准么?包括现在不也总在推广文明礼貌么,比方 “让座日”,“无车日”, 还有轰轰烈烈的全国文明城市评比等等,为什么孩子们就会一半以上都不知道文明礼仪了呢?他们都生活在另一个空间么?
老实说,很多时候孩子是生活在另一个空间的,除了上课就是作业、除了辅导班就是考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考高分,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孩子们给喊的没了基本的素质,这是什么教育?这种教育的动机都值得怀疑!
当然,孩子们现在的“成功”也不仅是教育的功劳,社会上的道德现像同样贡献很大,诸如毒大米、注水肉、三聚氰胺、瘦肉精,旅游景点乱刻画、随地吐痰、大小便,音乐厅大声喧哗、买票插队,中国式过马路、豆腐渣工程等等,这里面有多少文明、礼仪呢?我说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看看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场景,学校附近闯红灯的、发小广告的、车子直接停在路中间的、喇叭按个没完的天天见,接送完孩子没事的也不走,非一群人凑在一起聊个没完,本来就乱的道路更是人挤人,这还看的到文明礼仪么?我甚至亲眼在某个学校门口见到过这种事,自己孩子跟同学发生了矛盾,帮着孩子去打同学的畜生家长,老话怎么讲,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孩子会打洞,爹妈什么样,孩子飞多高蹦多远大差不差。社会、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不是一个行为规范就能解决的,你天天呼吁的和孩子看到的不一样,孩子们不得分裂么?
所谓“言为心声、行为心表”,文明礼仪是尊重别人也是展现自我的东西,真要在孩子们心里形成“讲礼仪光荣,不讲礼仪可耻”的观念,得家长、社会、学校都得像个样子才行,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里的孩子反而一天天在缺失礼仪和文明,那么多的优秀传承千万别断在咱们这代人手上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