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岭医患事件是信任危机的缩影

(2013-10-29 15:14:55)

本月25日,浙江省温岭发生了一起12伤的恶意凶杀事件,一名患者持刀刺伤三名医生,其中一名医生不幸死亡。昨天上午,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内,数百名来自温岭医疗系统的医务人员一边喊着院长下台,一边举着医疗暴力“零容忍”、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等牌子举行抗议。呼吁当地市政府领导关注医护人员人生安全,杜绝医院内出现医疗暴力。态势一度紧张,但是好在各方克制,现场一直比较平和,医护人员没有与警察发生冲突。据温岭市相关部门介绍,该院2000多名医护人员今天继续坚守岗位,门诊等医疗工作照常进行,来该院就诊人员和医院救护车正常进出未受影响。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去年的三月,犯罪嫌疑人连某来到这家医院的口鼻喉科接受鼻部手术,但是在手术后,连某一直觉得鼻部不是很舒服,在医生的建议下作了CT复查,但是结果显示并无任何异常,后来又到其他医院做检查,结果一样。但患者一直认为手术出了错才导致他有不适的感觉,和医院协调多次未果后愤而选择了极端的手段向医院报复。

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这起案件好像有它的偶然性。因为据说在案发前患者连某的家人也发现了问题,带着连某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做了检查,连某被查出了“持久的妄想症障碍”。住院治疗了两个多月1015出的院,但出院仅10天就发生了持刀杀人的惨剧。所以要说到原因,好像也是一起偶发事件。但是请注意,即便是一个精神障碍的人,独独对给自己治疗的医生有偏执有妄想,最后都拔刀相向,这怕是和长期对医生的偏见有关系了。从这一点来看的话,就不能说是偶发了。事实上仅10月份就有两起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向医生行凶的事件,2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内,还一名患者家属因医生未能救活患者而将两名医生打伤。而中国医院协会的一个最新调查更惊人,我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

为什么医疗技术越来越牛,医疗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医生和患者之间反而越来越紧张呢?很多人把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医疗体制的现状,我部分认同。因为怎么样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政府该担负主要责任,比如加大资金投入和医改,为医患双方创造宽松舒畅的环境。但同时我也觉得,任何一件事情,成或者败都不是单一因素能决定的,医患关系今天的状况,也不仅仅在于医疗体制。

根据医学杂志《医疗界》所了解的情况,医院暴力目前在全球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无论是我国台湾地区、新加坡、印度,还是美国、荷兰等西方国家,医院暴力都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关注。就目前来说,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医疗卫生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还都不能够彻底杜绝医患纠纷、医院暴力的发生。所以尽管我们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期望很大,可是咱们也得明白,仅仅依靠制度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更何况,我们的医改还遥遥无期。

那么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医患紧张暴力事件不断,除了医疗制度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

显然,温岭医疗系统的医务人员呼吁医疗暴力“零容忍”、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是合理的。医务人员有权利捍卫自己的安全和尊严,而医院方面也有责任为医务人员提供这样的环境,不能让医生站每次在矛盾的最前端,不能让他们除了懂医术还得懂武术。昨天在微信圈里看到一名外地医生朋友这样说,“从现在开始,不会为病人放弃自己的休息和家庭,不再苦口婆心的规劝顽固的病人,不再接诊不信任我的病人,医生只是职业,不值得付出所有、甚至生命”。看得我很无奈,不知道每一次类似事件,会给多少医生带去这样的心理影响,他们还会对自己的职业有多少热爱。不久前有个调查说,近八成医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怕就是个现实的写照。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医疗场合发生暴力,不仅是对医生,对重要医疗设施、其他无辜患者都将带来各种危险。据说在欧美一些国家,没有完善的安全保护体系,医院是没有运营资格的,而我们的医院在这方面的确应该有更多的考虑。

另一方面,很多看起来偶然的暴力事件,往往背后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医患之间的信任缺失。按道理说医生和病人的目的都是为了打败病魔本该互相信任,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了变化。过去,病人对医生深信不疑言听计从,可现在疑神疑鬼不敢全信。过去,病人只要有1%希望,医生就100%尽力。现在即便有99%的希望,医生也得小心翼翼就怕有个1%的差错。专业知识不对称、信息不对等,加剧了这种紧张,这个情况下谁都避免不了被伤害。这里面有部分医生唯利是图的原因,也有部分患者不理性的原因。

不过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在大多数人都不懂得医生专业的情况下,评价一个医生的好坏,往往就是看这个医生的服务态度。你和颜悦色的跟病人谈病情谈治疗,就是“好医生”。如果水平很高,看见病人就知道怎么治了,但是不和病人沟通,病人就会担心没好好看,不是好医生。甚至病人有疑惑的时候,医生一句“讲了你懂吗?”矛盾就来了。所以医生面对病人,往往态度比医术重要得多的多,信任感往往也来自于态度。医务工作是一个爱的工作,“躺在床上”和“站在床旁”,感受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对患者来讲,医生不仅要懂专业,还要心理,不仅要会治病,还要理解病人的痛苦。爱的工作需要有情感的投入,否则再高明的医术,再先进的设施,没了人情味什么都不是。基于这一点,在促进医患信任方面,医院、医生应该走在前面。

其实,医患关系的信任问题何止在医患之间呢,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项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显示,中国社会总体信任度只有59.7分,只有三成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一些人越来越像“愤怒的小鸟”,多小的事情都见得到拳脚相加拔刀相向的场景。这么看的话,医患纠纷引发的各种暴力事件,更像是一些社会现象的缩影了。我觉得人民日报的一句话特别有道理,我拿到这儿用来结尾:任何国家,医患之间都不可能没有纠纷和冲突。实践表明,化解这种纠纷和冲突,根本上还依赖于有一套取信于民的诉求表达和纠纷解决机制,将激烈的利益冲突导入理性平和的法治渠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