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斥资200万,课堂基本无纸化?

(2013-09-04 13:20:13)

新学期伊始,浙江私立诸暨高级中学斥资200多万,为部分高一新生每人配备了一台iPad,这条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称赞、质疑都随之而来。这家私立诸暨中学的校长徐红钢表示,共为150多名学生免费配备了iPad,之所以把课堂搬进互联网,是为了更新教育理念。

网友说,完蛋了,再木有抄作业的快感了。斥资200余万元,为150多名高一新生每人配备一台iPad,多大手笔!算一下,人手一台,每台得一万多块,咋那么贵? ipad现的市场价不是四千块钱左右么?再仔细一算,差价一百多万!为了杜绝炒作业,下手太狠了!就算是像报道里说的,除了购买iPad,还增添了Wi-Fi设备、专用软件、电子书包,电子题库,可超200万的投入真不便宜。难道这是体育老师做的财务?或者像电影《大腕》里的那段台词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当然我想人家是私立学校,花钱也不会糟蹋,一些细帐也许媒体没报道,希望不是平白无故作了冤大头。

电子教学这玩意其实我个人并不反对,但得使用得当,不能过于依赖。如果教学完全无纸化,我看未必是好事。零距离节目报道过电子产品对学生视力的危害,而且教学过程中很多东西,电子产品也没法替代。比方讲一节课下来,如果老师学生都被电子程序牵着走,一会儿音频,一会儿视频,忙得一脑袋汗,对学生的启发没了,跟同学们的碰撞没了、对孩子情绪、领悟程度的感触没了,包括记笔记、在书本上标注些及时感悟都没了,这恐怕就不利于教学了,所以用电子产品教学,我一直认为,适度利用没问题,一味依赖,害人不浅。

再多说一句,最近都在关注学生减负的问题,看起来用iPad代替书包也有点这个意思,至少把学生身上十几几十斤的书包换掉了,教育部也来了个减负“国十条”。可总是有点拿创可贴治肾亏的意思,没找准药能治得了病?教育体系不改变,校内负担少了,校外没少;身上负担小了,心里的没小,这都不是减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