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成国酒,就为了讨个名声?
(2012-07-30 17:01:17)
标签:
杂谈 |
在近日国家商标局公布的通过初审的商标中,贵州茅台申请的“国酒茅台”赫然在列,在三个月公告期内如果没有异议或者异议无效,茅台将转正成为国酒。
今天的金陵晚报转载了这个消息,据记者的了解,贵州茅台申请“国酒茅台”的商标最早是在2001年9月份,其间一共注册了9次,但每次都因为“国酒”这个提法涉嫌利用国家机构的名义进行宣传被商标局驳回。这次的公告日期从今年7月20日开始,三个月无异议的话就能生效了。
茅台酒本身确实有着很多文化积淀和人文价值,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茅台酒一举夺冠在世界叫响。1949年开国大典前夜,中南海怀仁堂会议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建国以来,无数次重大活动,茅台酒也都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实际上不管“国酒茅台”的商标国家有没有批准,也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茅台酒把自己当“国酒”好多年了。在国内,茅台酒身价最高,地位没人能比。国际上,茅台酒也代表着中国白酒的形象。可为什么茅台酒以国酒身份自居这么多年都相安无事,近些年反而有争论了呢?
我想很多人都明白,茅台酒的今非昔比,不是因为酒的品质,而是在很多人眼里,茅台酒跟官场腐败、三公消费之间挂起了钩。曾经有茅台集团内部人士透露说,从已签订的合同来看,政府部门直接采购的茅台酒占总销售量的15%左右,当然这个数据也无从考证。后来又有消息说,茅台酒每年的销售量大约为20万吨,而全国年销量实际达到200万吨以上,所以90%茅台酒都是假的。酒虽然假,可价格不假,喝得上假酒已经是非贵即富,能喝真酒不更是凤毛麟角。喝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喝,对于茅台、五粮液,基本上这算是“明规则”了。对买酒的人,如果花公款,不用自己掏包,价越高越显档次;如果自己花钱,往往是用来送礼,越贵不越有诚意么。对喝酒的人来说,享受的就是一种派头,当然是价钱越高谱越大。甚至有人算过帐,说全国每年喝茅台酒花掉的公款,都能筹建十个航母战斗群了。
正是由于有了茅台酒腐败和公款消费紧密联系的普遍现象,才有了群众对于茅台酒的新看法,才有了律师对于茅台用国酒宣传自己、缺乏法律依据的叫板,才有了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禁止公款消费茅台酒的提议!
最近三公消费开始收紧,茅台酒销量大跌、价格大跌。这个时候,茅台加快了国酒身份的转正步伐,难免不让人多想,仅仅就是为了讨个名声么?您要知道茅台酒还是“准国酒”的时候,就已经被好些地方堂而皇之的纳入政府专用酒了,好些个政府机关、国企单位、甚至一些乡镇村都很有点无茅台不成宴的意思了,这要是一旦转正成功,会不会名更加正言顺了呢?
其实,国酒商标的确定无论对茅台酒厂有多少意义,对普通老百姓都意义不大,离咱们太远,别说喝,见都未必见得到。您看咱们身边但凡带有国字号的有历史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都跟大家贴的很近,比方国歌、国旗、国花….能不能戴上国字号的帽子,光靠商标局说了我想还不算,得群众认可才行,而群众支持不支持,距离是个很重要的东西,要是茅台成了国酒后,群众都能免费喝,我首先表态,我愿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