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小林的心情还好么?

(2012-03-19 15:28:21)
标签:

杂谈

   

今天的金陵晚报:大学毕业生宅在家中14年后饿死

文章的主人公是湖北十堰市郧县杨溪铺镇的王小林,村里面的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由于不满学校的安排,选择了不干,独自“宅”在家里14年,一次因为干活的事,跟自己妈争吵,把亲妈打成骨折,当妈的彻底失望,搬到了女儿家住。然后王小林开始了野人一样的生存,不在厨房做饭,冬季只吃生蔬菜,最终被人发现“宅”死家中,怀疑是被活活饿死。

这个事听起来就透着离奇,别说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就是目不识丁的山野村夫也不至于这个下场。有人还联想到了这个段子,一个懒汉,家人外出,怕他饿着,就烙了一个大饼,中间挖个空,套在懒汉脖子上,饿了只要低头就能啃到饼子。几天后家人回来懒汉还是饿死了。因为懒得只啃了下巴下的一点,其他的地方不愿意动手转下。如果这种事在生活中存在,我还真不觉得懒汉是因为懒才死的。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面,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从低到高一层一层实现和满足。生理需要是一个人所有行动的第一个动力,是人的最基本的本能,首先得活着。难道王小林就是特例,懒比活着还重要么?

有评论说“天助自助者”,他助得以自助为前提,在愿意自助的基础上,他助才会锦上添花。还有的说,现在的大学生缺乏挫折教育,经不起摔打,跌不起跟头,缺乏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没有真正的成长。更有人在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该怎么样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我觉得以上观点反映了王小林之所以活活饿死的部分原因,但还不是王小林能饿死的关键。的确,我们的教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比较每年大部分自食其力的大学生,这种能活活饿死的事例还是特别孤立,特别个案。我更觉得,是王小林的心理疾病并没有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重视,才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报道说,求学的过程,王小林一直顺风顺水,被鲜花掌声包围,姐姐为了他上学自己辍了学,连父亲去世,家人都瞒着他。可以想像众星捧月一样的王小琳对自己有很高期望值,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走向社会的王小林心理出现了落差,又不懂得自我调适,仅仅因为对学校的安排不满,从此心理封闭宅在了家里,最终悲剧收场。可是在这个过程里,母亲却离开了他,任其自生自灭。王小林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整整14年,一个人在村里游荡,当地有关部门也没有及时给予心理健康的干预,没有任何救助和帮扶,就是死了也是偶然给发现,尸体都硬了!流浪猫狗还有爱心组织救助,何况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如果不是王小林大学生的名头,恐怕不会这样被关注。当然这期间村民偶尔有救助,但想象一下大多也是以施舍的面目出现,村里人说他打牌下棋像模像样,谈论时政有板有眼,在我看来这更是一种变相的指责,因为大家只看到了他大学背景下的不思进取,好逸恶劳,却没有人发现过他的病。对一个本来就心理封闭的人来讲,恐怕这样的话是一种更大的伤害。如果稍微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冬天只吃生菜,像野人一样生活着会是个正常状态下的人么?

所以在我看来,缺乏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关爱才是王小林这个可怜结局的关键。其实类似的事情在咱们身边又潜伏了多少呢?不要举例,你走街上抬头看,一个个紧锁眉头,没几张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的面孔,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只能默默忍受着心理疾病的煎熬,有个调查说,城市里有20%3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诸如抑郁、焦虑、失眠、神经衰弱这些症状现在并不稀罕。可往往当这些事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总习惯以惯性思维去指责,而忽略了问一句,这个人的心情还好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