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盒上的钱和命
(2011-08-15 20:54:18)
标签:
杂谈 |
吸烟有害健康,尽早戒烟有益健康,这些话是烟草公司在烟盒上的警示,看起来也尽了义务,但是,烟草公司既然做了警示,还继续卖烟,那给人的感觉无非就是,吸烟也许不是对健康特别有害,吸一下也无关痛痒呗?其实都明白,在舆论的压力下,控烟风头正紧的时候,全国人民自己的企业,总得有个样子,那就既对得起自己,又能对社会有个交代,好了,把字放大一倍。反正我告诉你了,有害。更何况警示的字还比以前大了,你看不见,非得花钱“找抽”,那是你自己的事。既得利益者怎么能对利益说放就放?所以就会有又要那什么又要立牌坊的事出现。
本人也算是瘾不大的烟民,有朋友出国从加拿大带了两包香烟给我,烟盒拿在手上的时候,一个病菌充斥着的肺部图片赫然在目,顿时毛骨悚然,跟朋友开玩笑说,拿这个送人你这不使坏么?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比一句“吸烟有害健康”更有效,谁会把这种烟当礼物送人呢?
所以扬子晚报说了:虽然取消了英文,但替换的警示语与现在使用的大同小异,读起来依旧绵软无力,应该明确告知具体危害的健康提示,而不是泛泛一句尽早戒烟有益健康。
吸烟导致的死亡已经超过了死于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的总和,这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但任何一家烟草公司总在想办法精心设计烟盒,转移大家对烟草制品导致死亡后果的注意,鼓励吸烟并且悄悄地阻止吸烟的人戒烟。
您看,很多人小时候都收集过烟盒,那烟盒一个比一个漂亮,花花绿绿、有青山绿水。如果从小我们收集烟盒,都是溃烂的嘴唇、喉癌肿瘤、一口烂牙的图片,您觉得现在我们还会有那么多烟民么?
一说吸烟有害健康都明白,但其实具体危害很多人并不知道。更多人听到的是那叫厅局级的享受,所以这么多年的控烟教育,远远抵不上一句广告词的传播力度,吸烟的人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青少年初次吸烟的年龄还提前了。所以控烟专家讲得很有道理,烟草企业没有资格调整烟包标识。自己会做不利于自己的事么?看起来在讲实话,但是讲话的技巧不都在讲话者的嘴里么?多说句题外话,何止香烟,酒不也类似么,可是你见到哪瓶酒上印着过度饮酒有害健康的警示语呢?
凡是对自己部门有利的事,实施改革起来一个比一个快,而对自己不利的事,实施起来一定会花样百出。老百姓不是傻子,都清楚这里面就一个字,“钱”。 命和钱的份量国家烟草局有自己的判断,对国家利税大户的烟草行业,老百姓也都有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