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需要健全的组织机制
(2011-04-27 13:17:48)
最近央视《东方时空》播出了陈光标“诈捐门”事件的深度报道。陈光标对记者表示:这次自己真的感觉很受伤。昨天中午12点,本台新闻评弹节目也再次关注到了一些媒体对陈光标的质疑事件,并且邀请省内专家在一个小时节目里展开了相当精彩的讨论,但是很遗憾陈光标先生本人没有接受节目的采访。
对于这次陈光标再次被引发关注,我想到了最近很多人在微博上相互转发的一张近万元的餐饮发票的图片,发票付款单位是“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作为一家慈善机构,为什么一张餐票会有那么多的质疑,其实和这次陈光标的被关注的原因一样,就是慈善机构的各种信息没有做到完全公开透明。
当然有慈善团体或个人被大家监督甚至被曝光,我觉得这也彰显了社会的进步。事实上,陈光标的慈善一直就被很多人质疑,什么暴力慈善什么行事高调等等,我个人认为高调慈善未必是坏事,很多时候随着我们社会的进步,善行善举能给个人活着团体带来很多好处,无论是政治地位上还是实际收益上,我觉得这不是坏事,慈善家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也理应得到尊重,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这才能鼓励更多的人从事慈善,高调慈善总比不慈善或者为富不仁要强得多。但是无论是捐出一分钱或是裸捐出全部资产,慈善的内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如果存在一分钱的诈捐事实,缺乏了诚信,这个就是品质的问题了,哪怕你做了大量的好事,不诚信足以扼杀掉你的所有付出。那对于陈光标的捐款问题,是不是存在诚信,这个我真不知道,收音机前的您也未必比我清楚多少,这个质疑更多的是来源于推测,包括陈光标本人很多回答也未必就能严丝合缝,如果陈光标从一开始的善行就处在一个完全的公开透明的环境里面,每一次捐款都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觉得现在也不会有任何质疑。这也充分又一次印证了我们国家的慈善机制的欠缺。
是个人,就有人性的弱点,慈善与虚伪、欺诈、贪婪一样,都是人性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慈善机制的完善不能仅仅靠着个人的大爱无私,更要靠严密的组织化、程序化。任何一种慈善行为都需要纳入程序之中。如果陈光标的每一笔帐都跑不出大家的视线范围,这些争议根本就不存在。所以借着这次对于陈光标的质疑,我更想质疑的是一个健全的慈善机制什么时候能够在我们国家真正的建立起来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