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观念错了么?
(2011-02-28 21:26:36)
标签:
杂谈 |
最近很奇怪,媒体报道了不少类似的情况,一边是企业高喊“用工荒”,一边是求职的大学生们感慨“就业难”。“用工荒”与“就业难”就这么奇怪的连在一起了。
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这几年越来越突出,但即便如此,大学生们宁愿失业,也不会到一些基础岗位,比方到一些工厂做一般工人,他们更想去一些工作环境好、能展示才能的白领工作岗位。现在很多时候是一个什么情况,普通工人需求很大,但整体待遇水平不高,导致技术工挑工作;而对于一些大学生,绝大部分宁愿做文秘、行政、营销财会这些白领性质的工作,坐在办公室里,但这一类需求却远小于市场需求,因而出现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调。
当然不少大学应届毕业生也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就业观念。很多毕业生已经对薪酬待遇降低了标准。也有很多大学生秉持“随机应变”的态度,所谓骑着马找马,有单位工作,但是他不想签约。可能开始选择了先就业,却在工作中发现专业不是很对口,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选择跳槽,这也造成了一种“就业难”现象。但即使是这样,毕业生的就业还是相当不乐观。很多大学生就愿意留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而大中城市的好的企事业单位却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所以多方面的原因让年轻人的就业形势变得严峻。
现在8090后就业出现的问题。说白了是他自己对就业的满意度不够,认为企业给予的发展平台、薪资标准和就业环境没有完全符合心里面的期望值。还不单单是钱的问题。再加上媒体经常报道年轻人“啃老”,这种现象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有“老”可“啃”,不工作也没有生存压力,因此可以等到有满意的工作为止,当然这种情况其实我是嗤之以鼻的。
往往我们一说到就业,就会说到就业观念,说大学生挑肥拣瘦。事实上,就业观念本身也是一个环境影响下的东西,找工作有时候像谈恋爱一样,一厢情愿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大学生对“就业满意度”的期望不高也可以理解。
而且我觉得,年轻人对工作岗位的挑拣,不完全就是“挑剔”、“眼高手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种进步,他们不再单纯地只盯着钱,而更看重个人感受、发展前景这些东西,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当然这里面更反映了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急需调整,但更务实一点看,从制度层面改善基层工作的政策环境和资源状况,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