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南京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第三次对部分扬尘污染严重的工地进行突击回查。在接二连三的督查风暴下,全裸工地大多进行了“穿衣整改”。江苏台记者陈凌云报道:
徐庄软件园内的苏宁文化体验中心建筑工地一度被列为扬尘防治的“黑名单”,由于工地全裸施工,这个工地每个月每平方公里的降尘量达到20多吨,高出平常工地的2.2倍!今天上午,监察支队对工地进行回查发现,“最脏工地”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观。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地外围已经全面进行了围挡,一辆洒水车正在工地外围进行洒水作业。施工方负责人王先生介绍:
“当时我们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了,可能有一些疏忽,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会改正。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场做了很多措施,我们的围挡防止扬尘,路面洒水现在都已经做到位了。我们将继续保持现状,不再出现之前不必要的情况。”(录音止)
在盐仓桥路道路综合整治的施工现场,前两天路上堆满的大片的建筑垃圾已经被清理。工作人员推过来的一辆洒水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辆洒水车非常小巧,把蓄水池架在小推车上,小推车下面的水管被戳了一排小洞,打开水池底部一个水阀,一个小水帘就洒在地面。施工方说,这个小发明很实用。
“因为现在要求我们两个小时洒一次水,这个是一个补充的办法,大的路还是大水车来洒水,小街小巷走不进的情况下,就用这个小水车进去洒,保证不扬尘。”(录音止)
大林:
南京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空气情况,我想不用多说,每个南京市民都清楚,最近南京众多工程项目都挤在一起开了工,工地到处都是。说遮天蔽日有点夸张,但是说让人眼花缭乱,一点不过。前几天我带着老人在城市里转转,刚一出门,老母亲就说了,年纪大了眼睛就是不好,我怎么看着到处都是雾蒙蒙,我说不是您眼睛不好要,是我们有些管理者的眼睛不好,看不到漫天的灰尘。尤其是得知了南京的蓝天计划泡汤了之后的这些日子,您看总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感觉,那叫一个昏天黑地,稍微有点小风,就像电动车自行车带起来的小风,立刻一溜尘烟。不知道您发现没有,最近南京咳嗽的人就特别多。
我记得咱们南京从去年7月1日起就开始对工地开征扬尘排污费了。为什么要征收扬尘费,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城市的扬尘污染。而且这笔费用将纳入财政预算,作为地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而实际情况是什么呢?这几天有媒体作了报道:南京九成工地违规却没吃一张罚单。为什么违规的工地没有人去处罚他们?对于工地扬尘的问题,是南京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么?不是,南京并不缺少法规,但扬尘涉及环保、建工、市容、市政等七个部门,各管一块。不是七个“婆婆”管不住,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一个真“婆婆”来管。我们现在很多事情牵涉到众多部门,看起来谁都问,到最后就是没人问。另外还一点,省环保厅专业人士测算过,扬尘费征收标准偏低,仅为降尘成本的十分之一,容易使施工单位“出钱消尘”,而且,按照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控尘措施费用,而在实际操作中,施工单位无从取得这个费用,这也影响了措施的推行效果,所以现在南京已经成为长三角霾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而工地扬尘正是构成霾成分的重要来源之一。去年开始南京有模有样的要治理扬尘了,但开征扬尘费后空气质量反而越来越糟糕,制定出来这样的一个扬尘费措施真是太有意思了。
记者报道了,在接二连三的督查风暴下,全裸工地大多进行了“穿衣整改”。所以看到风暴这两个字我就打鼓,风暴会持续多久呢?不可能一有工地扬尘了,咱们就风暴一下吧?很多工地是非常清楚规律的,你突击监察一下,我也就突击治理一下,反正就是一阵风,过去就算了。施工方负责人刚才介绍说我们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了,可能有一些疏忽。这不是疏忽,这是经验。我们的很多经验都在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凡事领导重视了,问题就开始进入解决的过程了,这段时间南京的空气情况现在看来是得到领导们的重视了,但是不能回回有情况都得要领导搞风暴才能解决,小时不治理,慢慢严重了,领导发现并重视了,然后一阵风暴,解决了之后,问题再一次从小到大,再来一次风暴。领导也很累,不是不重视,我觉得领导要更重视的是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为老百姓服务这是一个常态的工作,而不是想起来了就认真一下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