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路运输主管部门赵履新处长,你在那里?

(2009-07-15 16:38:49)
标签:

杂谈

本台记者赵小文近期连续报道播出了安徽明光交通个体户高维松为了办一个客运许可证,被我省公路运输主管部门副处级主任科员赵履新要去了8万元至今没有归还的报道,而且这位赵履新现在整个一个人间蒸发,找不着了。再后来记者的调查了解中发现,南京鼓楼区法院执行局正在执行赵履新多起债务纠纷案,高维松还并非唯一被骗者,南京鼓楼区法院竟然有一批起诉赵履新收款不还的案件,但都无法执行,人没了么,所以拿回被赵履新骗走的钱的可能已经很小了。

       报道说目前已知被骗人数有十几人,金额达100多万,而且被骗的多是苏北和安徽的农民。这些钱恐怕对他们是一笔很大的负担,就象报道里的高维松,他被骗的8万元钱是问亲戚朋友到处借来的。结果这一借就有去无还了,现在这个赵履新已经从原单位退了休,并且到处找不到这个人,单位也没有直接的责任去寻找已退休的干部或职工,公安部门也没法立案,现在这件事情好像就这么搁着了。

为什么会有人会上当?为什么就愿意把钱送到赵履新的手里面换回一张所谓的欠条呢?我觉得两个方面,一个是“潜规则”在作怪,另一个是赵履新的身份货真价实。

什么是潜规则?就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下面、但实际上起决定作用的规矩。对于一个客运许可证的办理,说实话我不知道要经过哪些环节和程序,但是我觉得一条道上跑几条线多少客运车,总是要有个度的,不太可能谁要都能给,那这个给谁不给谁的标准我们相关部门是不是做到了完全透明和公开了呢?假如说一条路上能跑几条线几辆车,真的完全公开透明了招投标方式,所谓的潜规则没有用武之地,有多少人还会想着托关系找门路走不正当的手段去得到呢?他自己早就断了这个念想了。

如果不是,那就会造成许多人去不走正道走邪路,找门路并且用钱开路。所以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上学、看病、求职、调动、办证、打官司、申请执照、贷款、验收项目等等吧,和有关单位打交道或者投诉的时候,无论要求是不是合理,程序是不是合法,两手空空就会事难办。是的,这的确不是普遍现象,但是您见的少么?

如果依法办事的渠道畅通,钱权交易就会实现不了,如果前门不开,那后门一定难堵,杜绝违法乱纪的现象,必须得打开前门秉公办事。如果所有事都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地办成,谁还愿做冤大头无端地求爷爷告奶奶低三下四去求人办事?

另一个方面,赵履新的身份的确货真价实。媒体都有过报道,哪里的农民冒充领导、哪里的文盲冒充领导成功诈骗,这假冒的都能成功,货真价实的不是更容易么?想办事情的人来到赵履新的单位,眼睁睁地看到单位里的人赵主任长赵主任短的叫着,这还能假得了么,不信这样的领导你还去信谁?多少人想结交还结交不到呢,这种地位这种身份,能收了你的钱那都是给你面子,谁还会怀疑这样的人呢?结果偏偏就是这么一位货真价实的领导愣是没给你讲江湖道义,拿了钱压根没打算给你办事。就象西游记里,六耳猕猴和孙悟空站在一起,普通人怎么分得清谁是妖精谁是真猴呢?即使你有了如来的法眼,你看到的也是不同种类的两只猴子而已。

老有人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话我觉的得两面理解,如果制度严谨透明,别人也不会去把钱送给这位根本没有权限决定客运许可证颁发的赵履新主任。而如果你没有投机取巧的心,他十个赵履新也骗不了你的钱,谁是苍蝇谁是鸡蛋?

    现在赵履新所涉及的只是多起民间借贷的案子,但是报道里告诉我们的是,这个借贷的关系是假借向别人承诺发放客运许可证的名义产生的,我觉得纪委部门和警方都应该对此重视起来。报道里的高维松不是说通过中间人认识的赵履新么?如果认真查下去,我不相信这个赵履新还真就能在空气里消失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