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蛋白粉----又一个潜规则么?

标签:
杂谈 |
“晨园乳业”位于金华兰溪市。据介绍,企业日实际生产能力70吨,“‘皮革水解蛋白’这种非法添加物,就是将皮革用化学方法进行水解。由于动物皮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添加到食品中可提高蛋白质含量。”三聚氰胺现在都知道叫“蛋白精”,但它还并非真正的蛋白质,使用三聚氰胺是钻了蛋白质检测方法的漏洞;而“皮革水解蛋白”是真正的蛋白质,添加到乳制品、乳饮料中,检测难度比三聚氰胺更大。
又长了个知识,人多聪明啊,边角料的废皮革也能做牛奶。因为媒体对这个案件的报道信息不多,所以没法不让人多点担心,两点,第一、这是小范围的个体行为还是大范围的所谓潜规则?咱们身边的乳制品有没有?
第二、你检测出蛋白精,我就用皮革,现在皮革也给爆了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还有什么招是咱们还不知道的呢?皮革水解蛋白接下来会不会再变个什么面目出现?
添加皮革水解蛋白,跟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提高牛奶检测时的蛋白质含量。都是为了降低成本并通过检测,因为皮革水解蛋白因为是“真蛋白”,比三聚氰胺检测的难度大。三鹿奶粉之后,大家就一直在预测接下来的“四聚氰胺”、“五聚氰胺”,果然预测精准!
一直还以为三鹿事件余威尚在,中国乳业巨头遭遇沉重打击、付出惨痛代价。应该给人们特别是那些从事食品生产企业的人以深刻的教训。至少不会有人在短期内就胆敢顶风作案,但事实就是,在金钱面前,商家的良心连狗都不吃了!
违法成本太低。依照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对违法企业只能是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或者处以额度不高的罚款,一般都是在三万元以下,只有“情节严重”才会被“吊销卫生许可证”。而实际情况是,现在一些企业的守法成本甚至远高于违法成本。6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的《食品安全法》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虽然明显加大,如将现行的“最高处以违法所得5倍的罚款”提高为“货值金额10倍的罚款”等,但是其惩罚的力度还是不够,不足以构成足够的威慑力量。企业违法成本低,这是有些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对于监管者的责任追究,要真真正正落到实处。有朋友说,西游记里,有背景的妖怪都被领导领走了,没背景的妖怪才被孙悟空打死。如果在监管者的责任追究上也有这种情况,食品安全问题一再出现丝毫不奇怪。还有网友说“八九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十几个机构管不了一桌菜!”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监管部门责任不清,监管乏力的现状。能够想象当监管者都无视自己职责的时候,企业主当然更不会把监管放在眼里。
从食品生产到上市再到消费者,这个链条里监管贯彻始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如果监管部门可以牢记自己的职责,都可以进行纠正弥补,不至于出现大的影响。我们评价一个好的医生,叫做“上医治未病”,治病于发作之前,让人不得病。那我们评价一个好的监管系统也正是寄希望于此,作为一个常态机制的监管,监管者的职责在于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出现了大问题再去进行查处。但如果在一些老问题上屡次犯错,足以证明监管部门的懦弱无能,足以彻底击垮消费者所剩不多的消费信心。
为什么那么多的年轻父母现在面对婴幼儿乳品心有余悸?销售人员的推介难有起色?因为重塑起人们的绝对信心太难了,而毁掉它也许就在一夜之间。所以对于食品的安全监管再怎样严厉苛责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