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振中的博客
吴振中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88
  • 关注人气: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悟到吴道(369---377)

(2023-10-13 16:52:08)
标签:

班主任

东至二中

吴振中

悟到吴道

分类: 悟到吴道

悟到吴道(369---377

吴振中

 

369

距离产生美。这里的距离是指可以理解的离开,可以见面的分别。太近了,容易产生摩擦和矛盾;太远了,容易产生假意和虚情。特别是夫妻,天天黏在一起,就会有单调乏味相互生厌的感觉。但若相隔遥远,长久不在一起,迟早又会出问题。适度的分开,时间上,不长也不短,孤独与寂寞都在忍受范围之内;空间上,不远也不近,想见也可以相见,也就是随叫随到的路程。如此感情就能保鲜,而且还能升温。正所谓:小别胜新婚。

 

370

在安逸的环境里呆久了,就没有了忧患意识,就没了上进之心。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生活也就没有了快乐,工作也就没有了激情。单调的重复,身体上不至于劳累,但精神上容易疲惫,找不到一点生活的目标,人生就近乎于颓废。有时,无聊久了,找一些积极的公益挑战一下自己,找一点健康的游戏刺激一下自己,你就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点点的潜力,还有一点点的兴趣,努力努力,生活还是可以更好的。

 

371

我们常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打拳,长时间不练,身体就会僵硬;曲子再美,你老是不开口发出声音,又何来动听?同理,刀不磨不快,脑不用不灵。背诵能训练记忆,记忆让我们积累更多,理解的更深。写作能训练我的思维和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有话可说,下笔有神。长期不动脑,不练笔,我们就会变得迟钝。活到老学到老,哪怕是翻翻杂志看看报,都能缓解精神疲劳和惰性,让我们永葆青春。

 

372

提高工作效率不光靠完善工具和机器,更要改良方法和技巧。也就是说不要总在客观上找原因,更要在主观上多努力。医生难道就指望进口一台先进的设备才成为名医?教师难道希望碰到一个聪明的学生才成为名师?我们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素养,积极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这样我们就在没有先进设备的情况下也能诊断病情,在没有优质生源的情况下,也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如此,才叫有真本领。

373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提醒我们要低调要谦虚又谨慎,我们不完美,我们还要完善,不断努力和改进。从主观而言,一个人能主动这样想,就是聪明人。若是从客观而言,他人之口说出这样的话,就难免有吹毛求疵之嫌了,总觉得他们是在找岔子挑毛病。我们应该多宽容多鼓励,不能横挑眉毛竖挑鼻,说这也不足,说那也缺陷,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消一个人的积极性。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把握了方向守住了底线,其他也就不必过多计较了。

 

374

一个人总站在自我的立场看问题,就会觉得不公平,非得把涉及到他的事解决了才安心。其实这就叫自私。个人身处问题之中,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他人的麻烦全然不顾,怎么不会引起公愤?一个领导,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总览全局,才会发现问题之外还有问题,要找一条最优的方案才能平衡。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亦是如此。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对于个别学生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要多调查,多权衡,否则,满足了一个人的愿望,又造成了新的矛盾。

 

375

现在的人更多的是宽以待己,严于律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他人。其实,当你抱怨他人的时候,是否能冷静地想一想自己又是怎样的人?在此情此景中,你是否会做得更好?对于管理者,我们要求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以理服人。道理人人都会讲,但就看现实中能否真正去践行。严于利己的管理者,说话有分量,办事有底气,处理问题有依据。以身作则很难,但只要是原则,只要是规定,就没有例外,否则,闲言碎语就会让领导在管理中变得被动,在被动中又如何去平衡。

 

376

人,因为自私,就会为了各自的利益去斗争,矛盾就会越来越多,分歧就会越来越大,和平相处就不可能。强者胜,弱者不服,就会需要说理的地方。这时,就要道德去约束,法律来制止。公平公正是弱者的期盼和呼声。强盗逻辑和霸王条款不应该在文明的法制社会里横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那就必须方是方,圆是圆,不可偏颇,混淆视听,从而失去了坐标和圆心。

 

377

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妈妈好像身体都很好,从来不生病。可他们哪里知道爸爸妈妈即使身上痛,他|她又怎会在孩子面前来呻吟。在学生的眼里,老师都是单身汉,根本就没有家庭。可他们哪里知道,就算老师家里有急事,她|他又怎会说给学生听。爱,就在我们身边,隐藏的很深,不能触摸,只能用心去发现,感受一份份真情。不要想当然地觉得一切很平常,当你觉悟之后要懂得去感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