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聊的遐想(我的教育思考12)

(2023-10-04 10:26:42)
标签:

班主任

东至二中

吴振中

悟到吴道

分类: 杂感

无聊的遐想(我的教育思考12

吴振中

(读此文者切勿对号入座,少儿不宜)

 

今年的国庆节竟然放假7天半,对于我这个在一线奋斗多年的教师来说真是没有料到的事。国庆放长假是理所当然的,但就高中教育而言,去头掐尾总在4天左右的假期,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了,哪怕多放一天假对我们来说都是莫大的恩赐,何况7天半,真是难能可贵,喜极而泣了。但就在国庆前两天下发了10月份工资,心一下子就冰冷到了极点,拔凉拔凉的。与正常的工资相比,我们实际得到的钱都是腰斩再腰斩,留下的几乎是低保的数量(也不知扣除了些什么)。再想想我们学校过节前发放的寒酸“福利”,真是失望之极。不比不知道,一比只苦笑。有愤恨的,有抱怨的,有牢骚的,有调侃的,也有表示理解的。而我由此想到了当前新区的教育来。

 

从去年开始,舜城新区高中开始招生,由此拉开了本县两所省示范高中合并的序幕。这是上层设计,我辈只能奉命行事。虽有民意调查,只是走过场而已,既已决定,再来征求意见就是多此一举,然而这一举还必须实行,因为显得亲民,显得谨慎,显得民主。可民间的反应还不是牢骚满腹,将信将疑。家长们怨声载道,到处说理,可说来说去,还不是说要顾全大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决策变成了现实,我们无法逃避。不管是积极地接受还是消极的面对,服从才是硬道理。

 

去年第一批前往新区的老师,一开始还信心满满,激动不已,以为新的环境会带来新的生机,但不久反馈的消息是新的模式让大家很不习惯,大家都在唉声叹气。我们还在老城区,无法感受到他们的无奈和悲哀,但今年我们按计划也入驻新区,一个月下来,我便发现了新的问题。

 

新区高中的选址在离县城10多公里的乡下,按理说并不远,但来回骑电瓶车也得50分钟,就是开车也得半个小时。这对于习惯了在县城步行上班的教师来说还是相当不适应的。路的远近还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除了校园,目前周边啥也没有,荒凉一片,这在精神上就给人一种孤独寂寞冷清的感觉。虽说学校也提供了住宿,但对于有家庭特别是有小孩在县城读书的教师来说是相当的不便。政府同意学校给与教师适当的交通补贴,但学校想让教师多呆在学校实行了打卡考勤制度,不打卡的还没有。学校想教师以校为家,但学校又难以让教师在学校感到家的温馨。住宿不便,吃喝有限,老师也是人,也以食为天,安居才能乐业,忧虑难以入眠,如此的矛盾将大大降低老师们的热情。私下里有部分教师表达了想留在老区上班的感慨,或是能在老区多呆一年是一年的无奈。也有些固执任性的年轻教师选择了离岗或是辞职,毫无留恋。一个学校要是不吸引人或是留不住人,教育教学将变得很被动,又怎能出成绩呢?对于学生而言,在这里上下学也是很不方便的。这里不是交通要道(至少现在不是),班车较少,且循环时间长,还难以固定。等时它不来,不等悄悄开。你要是有事想打车,半天不能到,真是急得要命。万一晚上生病需要急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除非家里派专车,不然就只能传呼120了。学校周围没有医院,没有银行,没有车站,没有商场,在这里学习生活就会感到相当不便和失望。为了解决离校回家难的问题,学校实行错峰放假,并提前报备学生的回家方式和人数,以便调车来缓解压力,但长期下去这也不是个办法。对于家长而言,这样的选址更是苦不堪言。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不少家长选择了让孩子走读的方式,但周边目前没有房源,还得在老城区租房,这样每天往返至少需要6趟,路上就要花费2--3个小时,要是刮风下雨或是落雪,更是不便和危险。可以说家长陪读,每天除了做饭送饭和洗衣,就不再有空余的时间去干别的事了。完全专职陪读,操劳不算,代价是相当的大。想想以前在县城,就近租房,边带孩子还可以边打零工补贴家用,现在真是有苦说不出,但为了孩子,该付出的还得付出。鉴于此,现在到新区重高借读的积极性明显降低。以前差几分不能上重高的,有条件的家庭总想钻空子把孩子往里面送,现在考不上重高的坦然接受,留在县城普高就读也是挺好的。甚至个别更有条件的家长还会把自己原本考上重高的“精英”孩子转到其他更合适的地方去读书,如此,将是新区教育的悲哀。

 

就学校的教学管理而言,也与之前老校区模式有很大的区别。也许是学生多了,班级数量增加了。毕竟是两所省示范高中合并一起的,规模当然在扩大。校长总体把控,宏观管理,具体由各年级部分管。这就好比一项工程的一期二期项目分别转包,承包人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行关系,于是高一有一套班子,高二有一套班子,各自根据本年级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有相仿的,有迥异的,一校二制甚至三制,这样好不好呢?从国家层面上讲,为了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是值得肯定的变通。但一个县城的普通高中学校内也这样的分工,行不行的通?是不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呢?毕竟在尝试阶段,谁也说不清。因为管理层多了,人员就复杂了,平行关系造成各部门的分工难以协调。文件不能及时传送,问题无法及时处理,信息难以及时沟通,工作最终不能落到实处,指责时还相互推诿,那就会出现麻烦,乱成一锅粥了。莫说外人,就是我一个在校老师,有时遇到问题,都不知道找哪个部门哪个主任,就算找到了,有时还不能及时解决,毕竟是分管,小小主任是不能做主或决定的。

 

就学校的总务管理而言,采取的可能是外包制(听传言的)但事实上,教学用具,环保用品,复印打字,饭卡充值,水卡挂失,电教维护,座椅添置等,学校是不直接参与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和非体制内的经营人员打交道,哪怕我们领一本备课笔记,两盒粉笔,三支笔芯都要登记和审批,有,就定量给,没有了,就要等,一等就不知要等到何时。我们找谁?分发的都是打工人,他们只能是按规办事,对于我们的抱怨,他们也无能为力。学校领导也管不了许多,都由物业去处理,有时我们只能受气。也许这样的管理有它的好处,至少避免了浪费,减轻了学校的压力,但却大大影响了办事效率。有时我们在教学上必要的表格下载复印打字都不能给与适当的方便,还得自己掏腰包或是找关系。相比之前的工作环境,真是少了很多的惬意。

 

就师生的生活管理而言,采取是物业管理学校监督的模式。教师的住宿无可厚非,但学生住的是集体宿舍,4人一间,条件也是可以的。床单枕头和被套统一发放统一缴费。问题不在于此。作为高中生住集体宿舍有利有弊。虽说集体生活可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高中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必须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去迎战高考,时间对他们来说非常的宝贵。如果一边学习,一边还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分散精力,学生就会变得疲惫不堪。更让家长担心的是高中生心智还不十分成熟,有时控制不住自己,会暴露出贪玩的本性,在缺乏必要的监管下,他们可能互相影响,不求上进,就算个别想学习的,也会在近墨者黑的效应下同流合污了。生活老师也在管理,班主任也在协助,但不可能时时盯着不放吧,不自觉的学生总能钻空子闲聊玩手机看小说等等,浪费时间玩游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说实在的,生活老师都是来打工的,为了某个特殊的目的,他们的管理真要是遇上了调皮的学生,又有多大的效力呢?

 

最后,就食堂的管理模式而言,还不是照样采取外包制。有大老板,有中间商,有小老板,以营利为目的。就不说学生的吃饭问题了,但就教师就餐而言,也是问题多多矛盾重重。学校有补贴,但相对于高菜价而言,自己还得要掏3分之2.的开支,老师当然有怨言。也就是说自己辛苦得来的考勤费一半要回流到食堂,而家里的开支还要照常,这就无形中增加了生活成本。更为牢骚的是花出去的钱买到的饭菜并不是物有所值,而且服务人员的态度也是爱理不理,好像我们占了他们多少便宜,始终对我们老师有某种敌意。也难怪,他们是过来承包的,就是做生意,赚钱是第一,吃饭就得给钱,少一分都不可以。吃饭当然要给钱,说话难道不能客客气气?同样的价钱,在外面吃可比这里实惠,但这里是独家经营,你在这里教书,吃饭不在这里还能到哪里?如果老师天天因为吃饭而受一肚子气,那还有什么心思去教书?学校又不是直接管理,估计打工的把领导都不放在眼里。有时只能憋着“窝囊气”,安慰自己,我们是老师,别和他们一般见识。但老师也是普通人,不能总站在道德至高点上指责人民教师吧?

 

总之,在新区高中教书,人与人之间变得淡漠多了。因为每个年级有每个年级的楼层,老师们也是分年级分学科组办公。班主任和普通老师又是单独办公室。因此老师之间的交流就很有限,有些教师没课了可以回家,感觉这里没什么人气。同事之间有时是脸熟,根本叫不出名字,有时是记得有这个人,可见面又不认识。有时根本就是陌生人,插肩而过也是爱理不理的。在这里教书,老师的尊严感降低,我们可以自尊,但在工勤人员的眼里,不管你是老师还不是老师,他们为老板服务,营利才是目的。他们的去留由老板做主,他又怎会听你的。新区高中是全县最好的高中,在这里教书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但一提到待遇和福利,我们又是相当的泄气。我们比上不足,比下也没余,我们的处境很尴尬,优越感到底在哪里?大家心知肚明,对外还得要面子。我们只能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调侃和自嘲也是常有的事。资本的隐形介入,教育就会越来越商业化。假如一个学校搞的公不公私不私,假如领导占着茅坑不拉屎,假如干部浑浑噩噩不干事,假如干事的只搞形式主义找存在感,假如教师消极躺平,得过且过爱咋咋地,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我是一个平凡人,只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不能解决问题。也许我的问题很肤浅,也许我的担心很多余,也许我的想法很自私,也许我的要求不合理。也许我的声音不值得一听,也许我的意见不值得一提,那就算我无聊的遐想,随便的说说。我还是要真真切切地祝福大家;节日快乐!最后还是以一首《新区杂感》来结束我的这篇“啰嗦”吧!

新区杂感

 

墙并墙 楼连楼

身在樊笼独自愁

望苍穹 白云悠悠天辽阔

看夜空 繁星点点人消瘦

曾记否 踌躇满志笑春风

怎意料 一腔热情冷清秋

杏坛净土本无邪

黄土坡上宏图绣

八角堡 四面塔 二道口

百年大计谁共谋

资本嘴 势利眼 操盘手

何去何从意识流

安得桃李天下满

昔日辉煌复何求

优? 由?忧?

                                                           2023.10.0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