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积极参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案例研析”总第50期话题研讨

标签:
官方博客教育体育中国学校体育 |
运动教育模式的基本理念及实践分享
一、研讨背景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那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如何系统地设计教学,做到“教会、勤练、常赛”,使体育课呈现“学、练、赛、评”一体化新样态?基于此,本期研讨以“运动教育模式”为切入点,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21年第10期已刊登的《以运动教育模式赛季发展学生篮球核心技能的模块教学》为案例,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了解体育相关知识、掌握运动技能。
运动教育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达里尔•西登托普(Daryl Siedentop)提出,是最为著名的体育教学模式之一。它以游戏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过去的30余年,运动教育模式被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在体育教学中广泛采用,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动教育模式的理念、目标与我国当下“体教融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具有较大的相通性。其赛季(大赛季、小赛季)组织与安排、季前—季中—季后教学任务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等,对我国当下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大单元教学、强化运动文化教育、“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模式。
二、案例及参考资料
1.案例文本:详见《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21年第10期“专题报道”栏目《以运动教育模式赛季发展学生篮球核心技能的模块教学》一文(图1,扫码获取全文)。
2.案例视频:结合案例分享赛前、赛中视频(图2~图3,扫码获取视频)。
3.推荐阅读:请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编辑部主页“下载中心”下载(下载网址:http://zgxt.cbpt.cnki.net)。
三、研讨提纲
结合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及案例学习,请讨论以下问题:
1.您认为运动教育模式落实在教学中的优势和障碍分别有哪些?
2.采用运动教育模式组织教学时,存在哪些困惑、困难?或分享成熟的实践经验。
3.您如何理解运动教育模式中的“比赛”,其与现阶段常用的“赛”有何不同?
四、主持团队
嘉宾主持:
张
特邀嘉宾:
潘建芬,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
团队成员:
李耀章,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
郝东方,北京体育大学讲师;
张
刘
四、研讨流程
1.介绍“运动教育教学模式”基本理念及操作实例。
理论讲解1: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 潘建芬;
理论讲解2:北京体育大学讲师 刘惠;
实践介绍:北京第一六一中学一级教师 李萌頔。
2.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分享,结合话题研讨提纲,主持团队与参与人员互动。
五、研讨时间及研讨方式
研讨时间:2022年4月8日19:30~21:00
研讨方式:钉钉群(通过钉钉扫码进群)
六、收稿日期及邮箱
收稿日期:2022年4月20日前收取当期稿件。
投稿邮箱:zgxxtyalyx@163.com。
注:稿件的选取依据和大体标准以研讨主题为主。每期所有稿件、审稿结果统计、稿件总评要提交给杂志社备存。
声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案例研析》栏目的话题研讨内容版权属《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和发帖作者,未经版权人许可,研讨相关内容请勿投稿《中国学校体育》以外的其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