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观摩展示交流活动系列报道—2:小学组(19日)

课堂展示时间2019年10月19日(共14节课)
课例13(自选教材):水平三(五年级)《并腿坐―上体前屈―后倒成肩肘倒立―前倒成蹲立―成直立》,单元第1次课。
执教者:江苏省徐州市星光小学 陈雷
点评专家: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牛晓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掌握肩肘倒立技术特点、用力顺序以及保护帮助方法。
2.学生体验爬行的动作身体姿势特点及注意事项,发展灵敏,协调素质等能力。
3.在小组合作中认真练习,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设计流程
1.以音乐《小鸡舞》为背景,做不同姿势的准备活动操,将本节课的手臂和腿部动作融入到活动操中,让学生进行体会练习。
2.找出小脚丫,引导学生自由练习双腿直立。
3.学生分组通过游戏喊数答到的方法进行练习,体验俯身,后倒和举腿的动作。
4.通过练习引出问题,双腿在高举时不稳。授课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双手叉腰,并帮助其改正问题。
5.2人一组,练习双手叉腰夹肘练习。
6.授课教师进行完整动作示范和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并总结口诀:公鸡挺,母鸡撑,小鸡用力向上蹬。
7.小组进行练习,学生间相互给予鼓励,逐渐提高到自练,并坚持数秒。
8.授课教师示范如何落地:屈膝团身起。
9.学生模仿体操运动员进行集体展示。
10.游戏:翻翻乐。
要求:不准踩垫子,男生垫子打开,女生垫子折叠。
二、专家点评
(一)优点与亮点
1.情境教学贯穿始终,并把肩肘倒立的动作融入到情境中,和“母鸡、公鸡”相关的内容当中,看教材内容让学生做仰卧位的分腿活动,练习倒立状态下的内容。
2.在游戏中教,游戏中学,通过场景设计,融入各种技巧动作,突出肩肘倒立的关键元素。
(二)不足与建议
1.教学目标应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做什么行为,从而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2.应让学生更多体验在倒立状态下的各种活动。
3.在倒立动作中,提示学生动作,然后让学生主动探索高度的变化。
4.给学生条件约束,明确目的进行练习。
5.强调组合动作的呈现,但第一次课无法完成所有动作,1个课时解决1个重点,如,场地的设置,学生的安全如何控制等。
课例14(自选教材):水平二(四年级)《综合体能练习》,单元第1次课。
执教者:四川省达州市通州区第八小学
点评专家: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牛晓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身体锻炼,让学生意识到健身器材处处有。身体锻炼时时在,并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利用、善于创新。
2.利用身边的布艺桶创编创造多种单人、双人、多人的体能练习活动,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上下肢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
3.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的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设计流程
1.准备活动中利用布艺收纳桶压缩状态下进行练习。
2.基本环节中提示学生压缩桶可以做什么练习,学生自主练习。
3.将桶打开,学生自主体验练习,授课教师提示:将球可放脚上进行腹部动作练习,引导学生练习。
4.3人一组,将桶组合在一起开始小组合作练习:有绕桶跑,有跨跳桶练习。
5.3小组结合,将桶摆放出造型进行练习。
6.10人一组,进行拼装桶进行练习成龙,分4大组进行举龙和胯下骑龙循环跑练习。
二、专家点评
(一)优点与亮点
1.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体育教学中课程的资源开发。授课教师眼中有学生。
2.授课教师有亲和力。通过“火龙”这个道具融入到游戏活动中,适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游戏中,活动中比赛中学知识,学技能,获得体能,发展体能。
(二)不足与建议
1.在做单人练习时,授课教师应给学生引导,不是完全让学生自发去做,要有条件的约束。营造比赛的情境,去激发学生进行练习。这个“火龙”是石桥火龙,有5步,分别是挺龙,龙点睛,龙清水,烧火龙,送龙,应该把这5个故事贯穿其中,告诉学生这个内容是有目的性的传给他们的,达到传承的效果。
2.提升练习和游戏的设置。应提高体能练习,授课教师的引导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例15(自选教材):水平三(五年级)《正面双手垫球》,单元第2次课。
执教者: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郝雯
点评专家: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牛晓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正面双手垫球动作,使100%的学生了解并说出垫球动作方法,85%以上的学生掌握垫球时用小臂前端垫球,直臂垫球技术动作。
2.授课教师运用启发引导和小组间的相互体验,合作探究,相互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动作方法。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不拔和用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与同伴探究,交流相互合作的能力,通过游戏增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
(二)教学设计流程
1.组织学生围绕排球场进行一路纵队慢跑(在跑步过程中,对排球场进行介绍,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排球场),进行侧向滑步,并听哨声,进行模仿动作的练习(下手发球,双手垫球)。
2.各种形式的抛接球练习。
3.观看授课教师的手势,学生持球进行前后移动练习,2人一组进行相互抛接球练习。
4.学生复习垫球练习。
5.授课教师提问:垫球时用哪垫球?手臂动作什么样?可以将球垫的好垫得稳?2人一组进行自抛自垫球练习。
6.利用自制道具贴在小臂前端,练习时与发生器发出声音,解决垫球练习的重点。
7.课前在学生手臂处贴的笑脸标志贴,体会頂肘直臂突破难点。
8.2人一组,进行一抛一垫球练习,练习中相互鼓励,完成目标,给自己加分,以此鼓励。
9.体能练习:4人一组,共同合作跳绳200次,在排球场内随意摆放摆放呼啦圈和球(带字)。合作跳绳,并收回球(球带字,组成成语)和呼啦圈。
二、专家点评
(一)优点与亮点
1.利用发声器和小笑脸等自制道具,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活动中介绍排球场,练习中的积分练习,体能练习分组,分4人一组,能更好提高练习密度,学生有分工,能够更明确些。
2.授课教师有自信和微笑,在游戏中和比赛中学习技能、技术的发展,带领学生练习,让各小组认真负责,相互加油、鼓励,小组能够团队协作,综合体能练习和主教材的单人、双人、多人的练习,设计较好,符合开放性运动的特征。
(二)不足与建议
垫球不能落地,培养学生的垫球能力,控制球不落地,击打小臂部位的练习。
课例16(自选教材):水平三(五年级)《侧手翻》,单元第1次课。
执教者:江苏省镇江新区平昌小学
点评专家: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蔡福全,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顾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侧手翻的完整动作过程,体会摆腿和侧移重心的动作要领。
2.初步掌握侧手翻的动作技术,能够做出两手依次撑地,经分腿倒立侧翻,发展下肢力量。
3.积极参与学习,在学练中提高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流程
1.一路纵队慢跑并进行抢垫子游戏,4人一组开始进行垫上热身操(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练习上肢支撑能力)。
2.4人一组,围绕垫子模仿小猴跳的练习,授课教师提示学生手掌撑垫,直臂顶肩的动作。
3.将小垫子摆放大垫子的侧上方,进行双手撑垫并脚侧跳过宽垫子。
4.蹲撑跨过折叠垫,展开垫,提示蹬左腿摆右腿。
5.将垫子立起来,练习蹲撑跨过高垫。
6.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提出问题,授课教师示范完整侧手翻的动作。
7.找到武功秘籍,2人一组进行练习。
8.授课教师发现问题,并引出问题,在垫子上贴上手印和脚印,"6点一线"进行练习,小组同伴进行相互观察。
9.利用橡皮筋(带铃铛),进行有高度的侧手翻再联系,师生挑战练习。
10.体能练习,平板撑。
二、专家点评
(一)优点与亮点
1.授课教师课前与学生互动,为学生加油鼓励,通过抢垫子进行分组游戏,直接过渡到准备活动和主教材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一课时教材完整,授课教师语言、表情有亲和力,让学生跟着走,本节课有序,有趣,有效,对学生负责。
2.授课教师基本功扎实(口令,示范),教学内容设计巧妙,垫上的针对性练习,巧妙过度,教学方法实在,学生练习兴趣较高。
(二)不足与建议
1.侧手翻腿伸直和分开,要领中蹬摆撑推(快速过去),防止成倒立时,空中滞留。
2.收和放的问题,教与导的问题。
课例17(自选教材):水平一(二年级)《前滚翻》,单元第3次课。
执教教师:新疆乌鲁木齐59小学
点评专家:北京体育大学王华倬,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涛
(一)教学目标
了解前稳翻低头蹬地,团身滚动的动作顺序。进一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提高学生核心部位的力量,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体验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区别。
(二)教学设计与流程
1.创设教学情境:熊猫吃竹子的教学情境
2.围绕不同的教学点创编口诀
口诀一: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草,青青的泉,快乐的熊猫在练拳!
口诀二:身体后倒要甩泥,一伸一收甩净泥,甩净泥就站立!
口诀三:手一撑、腿一蹬、头后着垫就翻滚、翻滚过去腿并拢!
口诀四:脚并拢、手撑垫、要低头、团身紧、蹬腿快、能站稳!
教学主要环节:
学一学:大熊猫练一阵功夫它饿啦!和小伙伴一起分享美食,看到对方一起数“1、2、3”,同时吃竹叶(合作练习,2人一组背对背扭头看对方的脸同时滚翻过去)。吃完竹笋伸伸懒腰,消化一下(拍拍颈部)接下来在山坡上练功夫,(2块垫子叠落成斜坡)。(1块垫子),草丛中躲避狮子,不能暴露目标,团身放紧、蹬地快。
看一看:谁能完成。蹬地低头团身滚翻站立,听到“1、2、3···5,开始!”学生站立,口号是“胜利”。
评一评:能得几分(提前发竹叶粘贴贴,学生互相评价)。
赛一赛:谁反应快。用“石头剪刀布”看哪只大熊猫在组内反应快,输了的大熊猫跟着赢了的完成指定的同样动作,继续挑战。
3.体能练习
反应快,身体素质好的“熊猫”,在野外生存得会更好,练一练,让自己成为一只功夫更高的“熊猫”!练习动作体能训练4个八拍收腹爬行、开合跳(先慢后快)、俯卧伸展、俄罗斯转体。
二、专家点评
(一)优点与亮点
本课预设的练习密度为70%,实际中,本课的练习密度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从本课能够看出,学生在练习中的心率达到了预设的135~140次/分。纵观本课具有以下特点:
1.创设的教学情境贯穿本课始终,在促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情境的设计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教学内容为突破口,通过形象化的设计,让教学的重难点得到较好的处理。
2.学习气氛欢快,学生笑声不断。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很融洽。以“熊猫”为主题,使练习更故事化、生活化、趣味化,如,吃竹笋,甩泥巴,分腿练习,直腿练习,一步步导入,一步步深入,学生在授课教师富有亲和力的引导下轻松完成了任务。
3.3点思考:授课教师在处理“学、练、赛”中,学生在累中感受到开心。授课教师亲切的语言和笑脸。在设计情境下,更贴近教学实际。
(二)不足与建议
对学生的练习保护不够,授课教师对保护方法关注不到位,应加强。
三、焦点热议
如何让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更具亲和力?
课例18(自选教材):水平三(五年级)《肩肘倒立-倒立-直立》,单元第1次课。
执教者: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第一小学 王婵
点评专家:北京体育大学王华倬,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涛
(一)教学目标
学生积极参与动作练习动脑设计组合动作;提高学生对韵律操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4个步伐动作的训练和手臂动作的组合创95%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所学动作组合。85%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动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竞争意识,相互尊重交流协作的优秀品格,以及培养敢于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
(二)课的教学设计流程
主要环节主要有:一是复习后倒、翻臀;立腰、伸髋。二是学习肩肘倒立。三是肩肘倒立—蹲立-直立动作。四是课课练。
三、专家点评
(一)优点与亮点
1.准备活动时间过长,影响了教学时间。建议准备活动具有一定针对性和有效性。
2.有技术难度的教学要把握住重难点。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体验性练习。集中时间解决教学重点,把握技术学习的关键点。
3.确保学生的练习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因为本节课教授内容较多,每个环节的练习时间都不够,显得每个学习环节都不到位,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所学内容的技术要点。
(二)不足与建议
体能练习环节,本来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但是在授课教师的口令指挥下进行练习,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一部分学生学练的积极性,本环节,如果采取音乐控制下进行体能练习较好。在游戏蚂蚁运食物中,1人练习9人等待,练习密度迅速下降。
三、焦点热议
如何挖掘教学的重难点并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
课例19(自选教材):水平二(三年级)《水平韵律健身操》,单元第2次课。
执教者:河南郑州市中原区伊河路小学 马静妍
一、课堂综述
1.教学目标
学生积极参与动作练习动脑设计组合动作;提高学生对韵律操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4个步伐动作的训练和手臂动作的组合,95%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所学动作组合。85%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动作。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竞争意识,相互尊重交流协作的优秀品格以及培养敢于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
2.教学设计流程
授课教师的示范比较标准,同时完成4个动作示范。授课教师首先分解进行每个动作的示范和教学,边示范边练习,针对性较强。在集体练习时,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对4个动作的下肢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并进行队伍变动练习。
按衣服颜色进行分组,由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图标,学生手持矿泉水瓶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4个动作的练习。将学生的衣服和彩色矿泉水瓶有机联系,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活力四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强化学生的练习形式多样教师不断变换方法,1组分别展示,2组同时PK,4组同时进行大PK。
游戏:发电的小风车,让人耳目一新,无论是对发展学生体能,还是提高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和能力,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总体评价:授课教师语言亲切,富有激情,教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
三、专家点评
优点与亮点
本节课打造体育“四有课堂”,突出了有健身、有技能、有趣味、有竟赛的课堂理念。
1.创新开发体育器材,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瓶为载体,将水瓶与韵律操组合形成轻器械健身操,以趣促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通过授课教师的引导参与、学生的集体学习组内创编、组间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始终处于想学、好学、乐学的状态,使学生享受活动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健身健体、在活动中交流合作、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3.在集体学习环节,通过授课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借助水瓶进行辅助练习并初步形成单个的步伐动作概念;在组内创编的环节,授课教师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学生积极营造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4.让学生在小组对抗赛中进一步现固组合动作、与音乐协调配合、增强动作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整节课课堂气氛高涨,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都达到了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焦点热议
音乐在教学中如何选择更加合理?
课例20(自选教材):水平二(三年级)《仰卧推起成桥》,单元第2次课。
执教者:湖北省武汉市育才汉口小学 唐雯婷
点评专家:北京体育大学王华倬,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涛
(一)教学目标
初步学习仰卧背起成桥,在保护与帮助下掌握翻掌推垫、挺髋抬头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肩部、腰腹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并在互帮互助的交流学习中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流程与设计
1.一是采取游戏“螃蟹鱼小虾”,引导学生观察指尖和脚跟的动作。二是授课教师示范翻掌推臂动作。三是引导学生进行翻掌推臂练习。四是借助瑜伽轮进行巩固练习。五是2人一组互帮互助练习、巩固练习、学生展示。
2.体能练习:体能练习分别采取跳过不同的瑜伽轮。4人一组跑过瑜伽环,还有4人一组的交换跑等。
三、专家点评
优点与亮点
(一)小兔子、螃蟹导入较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瑜伽轮的使用较为巧妙、恰当。
(三)授课教师表情丰富、语言具有感染力。
课例21(自选教材):水平三(五年级)《支撑摆动的练习方法3》,单元第2次课。
执教者: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 洪愿
点评专家:北京体育大学王华倬,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涛
(一)教学目标
能说出双杠支撑摆动成分腿做的动作名称及练习要求。在双杠组合练习中能够独立连续完成支撑摆动成分腿坐接屈腿弹腿压杠下至少3次。表现出一定的支撑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发展上肢力量。学生敢于上杠,爱练习,增进同伴间的相互鼓励和帮助,培养善于合作的良好品格。
(二)流程与设计
1.支撑摆动成分腿坐。
2.屈腿弹腿压杠前摆下。
3.支撑摆动成分腿坐—屈腿弹腿压杠前摆下。
4.组合练习。直臂支撑加各种形势方向的移动。
5.游戏:障碍跑。
三、专家点评
(一)优点与亮点
1.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先进,关注学生对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程度,教学流程清晰。
2.授课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授课教师缺乏对教学的指导和评价。
(二)不足与建议
1.授课教师针对技术教学采取的方法和方式不够,导致学生在练习中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不足。
2.虽然场地安全设施较好,但针对支撑摆动和前摆下的技术没有进行保护与帮助。
四、焦点热议
技术教学教师如何教,如何引导?
课例22(自选教材):水平一(二年级)《投掷投准练习的方法》,单元第1次课。
执教者: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瓯江小学 钟小蝶
点评专家:扬州大学 潘绍伟,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吕卫东
一、课堂综述
教学流程:课堂常规后,小司机抛接弹弹圈儿,任务单是分组练习,体验抛准(座柜半吨背后站着抛5种姿势),背后站着抛5种姿势,讨论与展示,组合练习投准,进行投准比赛,课课练(猴牛大战)最后是放松操和总结。授课教师设计了西游记情境导入游戏:小司机游玩花果山,利用弹弹圈进行不同形式的炮击练习。
二、专家点评
1.两个字——自然,投掷是跳跳投中的一个项目。授课教师语言自然,利用儿童的语言没有与学生有太大的距离,。摸摸头,Ok,手势的运用和语调语态“咚咚锵”等说明了授课教师的语言较为丰富。课课练的内容,1组投掷,1组绕绕圈跑,她也跟着跑,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不过由于较为投入,再加上站位有点问题,1名学生摔倒了始终没有看到,但是在体育课中发生意外伤害是比较正常的,大家不必大惊小怪。
2.关键词是游戏。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要用游戏的方式去表达,让学生开心的玩,尽情的去玩,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不知不觉之之中就发展了。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给学生一个更加完整的一情境,因为学生们都具有想象力,如,授课教师可以说:“上花果山摘桃子,花果山摘桃子,护桃子,吃桃子,然后再回家。”将基本运动能力渗透到情境之中,是小体育、大教育,从而将学生们的游戏天性激发出来。
课例23(自选教材):水平一(二年级)《立定跳远和游戏飞越高峰》,单元第1次课。
执教者:安徽省淮北市溪县第一实验学校 胡彬
点评专家:扬州大学 潘绍伟,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吕卫东
一、课堂综述
教学流程:课堂常规之后,用抛哨子击掌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开着“汽车去动物园进行闯关”游戏。第一关是“我会模仿”,模仿小青蛙,跳骑马舞,模仿小白兔做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第二关是学习本领和“小白兔比跳高”。授课教师模仿老虎睡觉的打呼噜声,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跳才不会吵醒老虎?让学生尝试,从而让学生体会轻巧落地,学会屈膝缓冲。随后又运用“高人、矮人、超人”的动作串联,组织学生练习双脚登地,跳上电子跳过垫子等,运用青蛙跳荷叶(电子拼成荷叶)的游戏,继续练习,对于挑战成功的学生,将苹果贴在胸前,没有贴苹果的学生,降低难度,最后也通过考核。并让优秀的学生进行展示。之后进行第三关“飞跃高峰”的游戏(垫子拼在一起,学生双脚跳过小河,爬过彩色垫,从从垫子右侧跑回击掌接力)。最后运用孔雀舞进行放松,之后“开着汽车回家”,完成本次课。
二、专家点评
1.关键词是流畅。往往一个动作接下来没有变化,授课教师原地往上跳,没停下来,垫子上向前跳,转身跳,垫子外面绕圈跳。流畅还表现在语言的流畅。授课教师把自己的口哨拿出来往上抛。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利用鲜艳的物体给学生,和学生说直白的、容易记下的语言。还有很多小的细节,大家看到它中间分了七八个孩子,也考虑了这个差异,考虑了差异,后来你怎么可能呢,在那边呢,看不到的,在这边他还是放了一码,这也是对的,啊,这是非常对的,这叫评价调整。
2.第一是游戏贯穿始终,尤其在小学低年级应该回归体育游戏的本质,或者把游戏本来对学生的吸引力这样一些东西,授课教师应该更好地在教学中运用。授课教师经常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在成为大人以后,就忘记了我们曾经是儿童时是如何思考的忘记了,更不应居高临下,而是要变成和学生一样“高”,这是重要的一点。第二是激励,队友的激励、集体的激励,激励是体育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事情,应去关注体育弱的学生,那些体育弱势的学生常常是体育教师更应该关心的,让他们在体育教师的关心下得到更好的成长。
课例24(自选教材): 水平一(二年级)《跳房子》,单元第1次课。
执教教师: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第二小学
点评专家:扬州大学 潘绍伟,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吕卫东
一、课堂综述
教学流程:课堂常规之后,给学生介绍客家体育,导入跳房子,热身跑后唱着歌谣“马兰开花21”跳皮筋,之后进行打弹弓,抽陀螺,抖空竹,踢毽子,滚铁环的徒手操模仿。在拓展与延伸环节进行了初级建造师的考级,有把绳变成菱形梯的建框架,有看着房子的稳定性轻轻跳,有把地基打结实慢慢跳,有赶工期快快跳,有检查牢固度左跳右跳,之后又进行了中级建造师考试和高级建造师考试,运用右脚单脚跳左脚单脚跳,跳2次来增加难度,设计了中级建造师考试和高级建造师考试,运用歌谣“独轮车跑得快里面坐这个老太太”和“腊八粥”,与学生一起边唱歌谣边跳。在体能练习环节,4人为一组,进行螃蟹爬钻拱门仰卧起坐,高抬腿跑的练习。最后,运用客家美食包艾米果的过程:和面(用手捏腿),剁馅子(双手交替击打腿),包艾米果(体前屈)来进行放松。
二、专家点评
1.主要从从容的角度谈体育教师的教学。例举了课堂教学中的几个例子,一个是在学生分组练习以后,授课教师来回晃,表现得不从容。建议授课教师应该减少晃悠,而真正去观察学生,也是对于授课教师的一种减负。二是先不要急着去指导学生,静静地看,发现问题以后再去指导。
2.首先,亲其师,信其道,爱你才会听你的,授课教师从语音、语调和学生进行交流,师生是平等的,这在低年级年龄段更为重要。另外,特定的地域文化渗透。熟悉的生活经验,体育蕴含的价值与生活方式进行关注。最后,是学生静静地动,尽力地学。可以在小学段体育教材选用方面给予课堂更丰富的内容。
课例25(自选教材):水平一(三年级)《持轻物侧向投掷课》,单元第1次课。
执教教师: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
点评专家: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陈雁飞,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余立峰
一、课堂综述
教学流程:课堂常规之后,进行了“奔跑吧兄弟”的热身跑以及“小伙伴抓尾巴”的热身游戏,又安排了毛巾操的热身活动。在基本部分用抖毛巾听自己的挥臂力量,2人一组,练习快速回避动作,毛巾打结,制作毛巾球,2人一组,一人把毛巾球投过另一人高举的双手。2人一组,每人2颗球,每人练习一次。练习投过一定高度的横绳(落地有小兵、团长、将军等不同远度的线),运用对垒游戏来巩固练习。
二、专家点评
(一)优点与亮点
1.第一是常态。第二是先练后教,先体验再教,比较简单的技术从先练后教开始更好一些。第三是设计的快速挥臂的3个练习方法,层层递进。第四是组合练习,两组同学面对面蛙跳,符合学生的能力,投的远的学生的运动能力强,因此跳得更远去拿球。如果出现偷懒的情形,授课教师可以调控。第5是评价比较清晰,学、练、评具有一致性。
2.一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池清物课教具的创新。这个毛巾上4个角,有4个洞,这4个洞就便于学生去控制。毛巾打结,做鞭打动作。二是呈现了若干个环节。三是自然和自娱。四是比较开放和多元。
(二)不足与建议
1.一是学生的3个比较好的鞭打方法,练得不够深入,这个鞭打动作可以继续往下走,更深入一些,让学生尝试大胆地练。二是在现有的毛巾球器材下面对面互投没有问题,学生不会受伤,但是仍然要给学生强调和讲清楚,不能面对面互投,如果换了其他的东西,就会具有一定危险性。
2.第一个是环节太多,一个环节接着换另一个环节,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和趣味性都有所下降,不是环节越多越好。第二个是2人一组练习的时候,没有交代清楚,哨声响,自然的投2次,不要让哨声的这种整齐划一,干扰了学生的这种练习,自然的把学生的内在潜质激发出来。第三个问题是不要过于拆分技术动作,要让学生做完整的动作。
课例26(自选教材):水平二(四年级)《双手正面投掷与游戏》,单元第2次课。
执教教师: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 龚潘
点评专家: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陈雁飞,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余立峰
一、课堂综述
教学流程:课堂常规之后,从游戏“赶猪”开始。向前赶,转圈,身体俯卧在球上保护球等,多种形式进行热身游戏。本节课共进行了4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是“跳跳球”游戏,双手将球砸向标志碟,双手接住弹起的球。第二个游戏是拦截球游戏,每队4人,第一名和第三名学生将球放置在队伍两边的呼啦圈内,然后回到队内,作为拦截人,第一名和第四名学生进行双手正面投球。第三个游戏是区域拦截,相邻两组的拦截者可以共同拦截。第四个游戏是运送球。用蛙跳、小马跳的方式,同伴用俯卧的方式来保护,以小组形式去拿别组的球,在一定时间内结束时,看哪组的球多。最后放松与总结。
二、专家点评
(一)优点与亮点
1.第一是个人教学能力,示范能力和语言有亲和力,值得学习。第二是明显的特征是几个游戏解决了重难点。跳跳球解决了肩关节的柔韧性,拦截球是角度。第三是一个游戏下去时间比较长,长时间练习,能够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第四是体现能力为先,以会为导向的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处理的转向,从不会到会到真实的比赛环境,学生利用学会的动作发展各种能力。最后一点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可以在小组里采用问答的方式解决,让真正的教与学发生。有一个问题是区域防守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
2.这一节课投掷课,它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投掷课的设计,以技术动作为主体,采用提高学生的挥臂能力为主体来进行,愉快的激发学生潜能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教学。这节课的第一大亮点主要是用游戏来代替了单一的技术动作和方法。第二个特点是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没有过多吹哨集合来进行讲解,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第三是多元自主的学练,有较多创新点。
(二)不足与建议
主要问题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间有时忽视和强调不到位,也就是在每一个游戏的过程中,没有强调它的规矩和要求。二是让学生在游戏提高双手正面投掷的同时,没有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如,说:“我是双脚分开还是前后站立?”如果授课教师加强了这些方面的,这节课会更加完整和完美。且这节课的运动量较大,运动强度和心率达到了要求。
汇总整理:于玮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