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X档案—BMW契丹文化探秘之旅一:北京古北口-平泉-赤峰

(2011-11-16 17:30:59)
标签:

古北口

x档案

宋体

e0

平泉

文化

    20111029-113日,DEEP中国科学探险》带领大家驾驶BMW X系列寻找契丹人可能留下的点点痕痕,从零星的历史记载追寻到珍贵的民间家谱,跟随国内研究契丹文化的权威专家一起进入沉睡地下700多年的墓葬考古现场,破译契丹文字、解读契丹传说,到再现契丹古民族的生活,由此逐步揭开契丹古民族迷踪千年的神秘面纱,展现出一个远古民族曾经的辉煌。
    2011年10月29日早八时半,X档案—BMW契丹文化探秘之旅的宝马车队,从位于北京东三环佳程广场出发,风驰电掣般向古北口方向前进。车队经密云、太师屯、古御道,来到古北口。在古关前随队专家手举千年前辽军统帅鎏金帅盔,手指当年实战用青铜鎏金青铜铠甲和鎏金马具,用时而激昂时而低沉的话语给全队成员讲述了千年前契丹人在古北口金戈铁马,气壮山河和令人唏嘘慨叹的往事:
    古北口
  京北边塞第一关
  古关衰柳聚寒鸦,驻马城头日欲斜。
  犹去西楼二千里,行人到此莫思家。
  北宋嘉佑年间,欧阳修奉旨去契丹修好,途径古北口,见北口威武雄壮,难攻易守,不愧有“雄关”之称,不由得诗兴大发,写下了上面这首诗。
  古北口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的古北口镇,与河北省滦平县相接。它作为长城上的一处重要的关隘,历来起着拱卫北京的重要作用。在和平时期,古北口是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在战争年代,古北口是难以逾越的铁壁铜墙。古北口,是万里长城上战事最多的关隘之一。有史可查的大小战役即达138次之多。特别是中国的历代大事和著名人物大都与古北口有关。可以说古北口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古北口位于密云东北,其背依盘龙、卧虎二山,南接青风、叠翠二岭,有潮河由北向南穿关而过。万里长城主体城墙将蟠龙山、卧虎二山连成一线,形成奇险。古北口地理位
置扼要,控山海、居庸两关之中的长城要塞,是华北平原通往内蒙古草原的要道,自古称为雄险,有“地扼襟喉趋溯漠,天留销钥枕雄关”之称。为历代的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其历史发展源远流长。
 
    五代时期,公元913年,大将刘光浚进攻燕蓟时,曾攻克古北口。公元92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攻克古北口,进而取得幽州。神册六年(921年)辽军曾“打下古北口”伺机南侵。后来石敬塘与辽勾结,借辽兵推翻后唐,建立后晋,石敬塘割幽云十六州给辽,密云县当时为十六州之一的檀州,古北口隶属檀州,和檀州一起划入辽国版图。公元945年,契丹攻入古北口。
  北宋时期,金取代了燕京,为了表示对宋的友好,于宣和三年(1120年)金兵在古北口打败了辽兵。古北口随檀州回归为宋的版图。
  辽时是从辽南京和金中都通往中京、上京的要道,宋朝遣使契丹赴中京、上京者,都从南京(今北京)取道古北口。金国时期,金人称古北口为留擀岭,属密云县。金于泰和
五年(1205年)修古北、东经二城。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蒙古族兵也曾打下过古北口。辽、金入占北京,以正统王朝自居后,又都分别据守古北口而抵御同是北方民族的女真、蒙古。此时古北口已不单是民族的分水岭,更主要的则成为保卫中原政权和正统观念的“堡垒”。而据守古北口也成为契丹、女真等民族融入中华的一个象征。辽太祖神册六年(921,后梁末帝龙德元年)古北口失守,中原政权的门户就顿开,契丹铁骑蜂拥南下,纵横驰冲,给中原政权造成极大的物力、人力损失。天赞二年(923,后梁末帝龙德三年)四月,“耶律德光大元帅率师由古北口略燕地,觌烈徇山西,所至城堡皆下,太祖嘉其功,锡赉甚厚。”其他入侵,虽未明确记载经过古北口,但是古北口作为南北重要的交通
孔道之一,无疑契丹铁骑会多次出入。即使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后晋天福三年)十月,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之后,古北口的重要交通孔道作用也未改变。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发动的北伐于高梁河惨遭失败。而雍熙三年(986)发动的三路北伐更是惨败,并且损失了名将杨业,但是杨业也得到了辽人的崇敬,而在古北口为他立祠纪念。
http://s15/middle/49e0f107tb158590b051e&690
    金太祖天辅六年(1122),辽金在古北口展开了最后一场决战。大败辽兵,杀获甚多。宋宣和五年(1123,辽保大三年,金天会元年)三月,依照“海上之盟”的规定,金将燕京及附近六州交给宋,但却将人民、财产等席卷而去,宋只得到几座空城,同时,古北口也为宋所有。宋派“常胜军守松亭、古北、居庸关。”金天会三年(1125,宋宣和七年)十一月,金兵分东西两路攻宋,蒲苋败宋兵于古北口。丙午,郭药师降。他们的叛变,导致古北口乃至燕京彻底为金所有。古北口在金代也就成为金的腹地了。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六月,契丹移剌窝斡起义军进攻古北口。
  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蒙古侵金,兵至怀来,金人拒之,败还。蒙古乘胜至古北口。
  金朝女真族于古北口大破辽军,进兵中都。
  元朝,元朝问鼎中国,元政府在这里设置了古北口驿,后置古北口千户所,行政上归属密云县管辖。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应该是妇孺皆知的。考证历史,杨令公也是确有其人。他是原北汉的名将,名刘继业。随北汉主降宋后,宋太祖命他恢复原姓,即杨继业(又名杨业)。980年辽军十万攻打雁门关。杨继业亲率数百铁骑,出敌不意,大破辽兵。从此,威名远扬,人称“杨无敌”。
      986年,再度出雁门关与辽作战中,由于主帅潘美(又称潘仁美)不听杨主张佯攻的建议,坚持命他正面进攻,又没有按杨的请求派兵接应,结果寡不敌众,儿子杨延玉战死,杨继业坠马被俘。辽劝降、杨不降,绝食三日而亡。其子杨延昭、其孙杨文广继承了保卫大宋江山的后业,屡建战功,为后人传扬。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当然在后来的不断传世中,更多的故事变得更神奇了。这正说明人们对抵抗外敌侵略的英雄的崇拜和赞扬。

     现在的杨令公庙坐落于古北口北门外的半山坡,距京城约100公里,1992年古北口镇政府拨款重建。寺庙座北面南,前后两院,有山门、角门、前殿、后殿、东西禅房。土木结合建筑,整个庙宇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

http://s3/middle/49e0f107tb15872bd92a2&690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
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奚虏奉遗祠。
    杨令公祠始建于1025年,由辽圣宗耶律隆绪敕令所建,至今已近千年。且古北口的令公庙与山西代县杨家祠堂,是全国仅有的两座杨家将祠堂,而古北口特有的杨门女将祠为全国
独有。杨令公古人颂,今人传,早已成为爱国主义的象征,深深扎根于华夏儿女心中。历代文人墨客路过古北口杨令公庙,多留诗凭吊,抒发敬仰之情。北宋时先后有刘敞、苏颂、苏辙出使辽国时,在这里留下颂扬杨业的诗句。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刘敞奉使契丹,过古北口,有诗《杨无敌庙》,诗曰:“西流不返日滔滔,陇上犹歌七尺刀。恸哭应知贾谊意,世人生死两鸿毛。”刘敞用贾谊自以为没有尽到太傅之责过分伤心,比喻杨业在陈家谷失利后的感慨,认为和杨业相比,一般人的生死不过是轻如鸿毛。此时距离熙雍三年(986年)杨业殉国尚不到七十年。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十一月,名相苏颂路过这里,作诗一首《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曰:“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奚虏奉遗祠。”苏颂在诗中将杨业比作汉代飞将军李广,后两句说明杨业在辽人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至今仍在祭奠着这位英雄。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十一月,苏辙出使辽国,为杨业作诗一首《过杨无敌庙》,诗曰:“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如碧血痕。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驱驰本为中原用,常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肜聊足慰忠魂。”诗中将杨业比作晋朝大将周处(字子隐),将潘美比作领兵主帅司马肜。当年,是司马肜逼周处带兵五千与强敌作战,却不给援兵,导致周处阵亡。这说明杨业殉国100多年后,人们对于陈家谷战役中潘美未能接应杨业,导致杨业兵败殉国,仍耿耿于怀。这种心情,在诗中表现尤为强烈,唯有用诗来颂扬杨令公忠贞不屈的精神。在令公庙院内,至今还保留着北宋使臣的颂扬诗句和明朝使臣书“忠勇传世”的匾额及清朝康熙皇帝赐“威灵庙”匾额等。1924年,冯玉祥将军也亲自为令公庙题联,上联是:何须执笔舒中愤;下联为:自有公平在世人;横额:真正无敌。可谓字字千钧。
http://s11/middle/49e0f107t782279765c8a&690
  中华民族自古仰慕忠臣良将,中国人自幼就以忠臣良将为楷模。作为忠臣良将的代表,以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将忠诚于国家、矢志不移的精神、气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财富。
  英雄已逝,但伴随着英雄精神不灭的古北口尚在。那巍巍雄关,永远见证着杨家将曾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证明着杨家将的忠勇传家!
 http://s11/middle/49e0f107tb158cd88412a&690
  
 
    事实上当今中国的英文名“China”是“契丹”一词的谐音。这要从西辽帝国开始说起。
    公元1125年,东北亚的渔猎民族女真人建立了金邦,并且灭掉了契丹人建立起的大辽国。但是辽国并未因此而彻底灭亡。就在金灭辽不久后,辽国皇室成员之一的耶律大石带领着其他未被金人掳掠走的辽国皇室的成员和贵族还有一部分族人集体西迁。最后他们在西域(今新疆)一代落下了脚跟。随后耶律大石在当地重建辽国,史称西辽。西辽建立后,并没有大规模地进行侵略、扩张。而是积极发展和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当时中亚大多数国家都与西辽有着密切的来往。花剌子模国是当时中亚面积最广袤的国家,它就和西辽建立起了非常友好的关系。
http://s1/middle/49e0f107hb0758db79b90&690
    回归正题。中国一词最早来自于西周,严格地说辛亥革命以前,“中国”一词是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它的意义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天朝”是一样的,都是指“中央之邦”。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那么在宋辽两国对峙的时候,宋辽两国都称自己为中国,而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宋自称为中国,称辽为胡虏;辽称自己为中国,称宋为南蛮。同样西辽建立后,它在和周边国家的交往中,也是一直延续着前辽时期的方式,还是以中国自居。

    然后再来说说辽国的国号。辽国自建国以来就多次改国号,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契丹907年始建国时的国号是契丹;公元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萧太后执政时期,复称契丹;公元1066年,辽道宗仍然将国号改回了“辽”。同样西辽时期,契丹贵族关于自己国家的国号仍然是在“契丹”和“辽”之间徘徊。这让外人对此非常迷惑,最后外国人对这个国家的称呼就直接将这两个国号全都用上去了。管它叫契丹还是辽,反正都是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有两个名字一样。但是中亚大多数人还是将西辽称作为契丹。契丹这个词也因此由中亚传到了中东,在传到了欧洲。时间一长,外人对这个国家形成了这样一种意识:契丹就是中国。所以他们就称呼中国为“契丹”。在当今的欧洲和中亚的国家的语言中,中国一词的名称都是“契丹”的音译(比如俄语)。“契丹”一词在英语中就音译成了“China”。
http://s15/middle/49e0f107hb0758ca6f00e&690
     Cathay 的演变Cathay是意大利语Catai的英文写法。在古老的英文里,它可以代替中国China这个字来解释。意大利语Catai这个字又是由蒙古语契丹Khitan演变而来的。大约从公元13世纪开始。  
   香港国泰航空公司作为一家主要由英资持股上市公司,其英文标示为“Cathay Pacific”,后面的Pacific是大众耳熟能详的。金山词霸给出的释义:契丹,中古欧洲对中国的称谓。  
   检张星烺编著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所辑西外文献中契丹称谓有:  
   十三世纪中叶意大利人勃拉奴克劈尼(Plano Carpini)《游记》将南宋与金合称为契丹。  
   其时稍后法国人卢白鲁克《记行书》亦提到契丹。  
   十三世纪后期波斯人拉施特(Khodja-Rashid-eddin)《史记》称北为契丹,南为蛮子。  
   马可波罗《游记》未提China一词,称中国北部为Cathay(契丹),南部为Manji(蛮子)。  
   十四世纪初意大利人约翰孟德高维奴(J.de Monte Corvino)的书简。  
   稍同时小亚美尼亚果利葛斯亲王海敦(Hayton)的《契丹国记》。  
   正如崔瑞德与克劳斯-彼得·蒂兹在《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所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外来的观察者——马可·波罗即是一例——对这种基本的中国共同体并不理解。对于14 世纪的欧洲人来说,Cathay——它是由契丹种族的名称派生而来的一种称呼,意为‘北中国’——是一个与Manzi(蛮子,南中国)不同的国家。只是到了16 世纪的‘大发现时代’,欧洲人才开始明白Cathay与Manzi实际上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中国这个更大的共同体的组成部分。”  
   “北亚游牧民族新兴力量的最好说明,是辽朝建立者的族名契丹,以Kitaia、Cathaia 或Cathay等形式,在整个欧亚大陆成为中国的代称。在俄罗斯和整个斯拉夫语世界中,至今还用这个称呼来称中国。
    中国著名古钱币收藏家、辽金史专家裴元博先生在讲解由翁博文物有限公司提供的辽代青铜实战盔甲。
                      《中国科学探险》组织活动的特点:触碰真实的历史
                    裴元博老师收藏的用巴林石精雕制成的契丹文活字
   
    根据目前公认的史料记载,活字印刷术由毕昇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发明。当时,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但裴老师推测,契丹文印刷用活字制成时间可能在辽圣宗统治时期,早于毕昇泥活字的发明时间——如果推测得到验证的话,有可能将我国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间提早至少30年。
                            古北口现场展示的一箱1440个契丹文活字
    裴元博老师收藏的“活字共9箱81盘字,总字数12960个,是用岫岩玉石精雕制成。”“从包浆、钙化程度看,活字雕成时间至少在千年以上。”他还根据一系列线索和细节推测活字的制成时间至少在统和年间(公元983-1012年),即辽圣宗统治时期。他表示,如果这个推测可以得到证实,与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相比,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至少会提早30年。
    裴元博认为,从这一套契丹文活字可以看出,活字数量庞大,制作工艺较高,契丹文是一套完整的文字体系。1922年6月21日,一位名叫克尔文的比利时传教士,在内蒙古巴林右旗发现一块石碑上刻满了奇怪文字——契丹文。但一直以来,神秘的契丹文字,鲜有人能破解,这也使得我国史学界对于辽金的研究一度搁置不前。
据裴元博介绍,依照创造年代不同,契丹文有小字、大字之分。契丹小字是借用了回鹘文的拼音方法和汉字的反切法而创造出来的拼音文字。
    契丹大字是契丹人长期与汉人生活融合过程中,先是用隶书增添笔画,借用偏旁部首,组成了“胡字”,再在“胡字”的基础上整理出的。民间一般使用小字,大字用在国书、印章等正式场合。
                  随队专家裴老师在讲演,旗上契丹字为“集精锐、探未知”;
     契丹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而强大的民族,历史约1400余年,它所建立的遥辇汗国、大契丹国(即辽朝)、北辽国、西辽国、东辽国、后辽国等契丹政权,绵延500余年。契丹还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并将汉文化、契丹、女真等多民族文化成功融合。
    裴元博说,目前国内研究契丹文的专家少之又少,将考虑引入金融资本,通过科技手段尽快确定活字年代,推动契丹文化研究。
 
X档案DAY 1 北京→古北口→承德→平泉→赤峰
http://s13/middle/49e0f107h780bc22765dc&690
http://s14/middle/49e0f107h780bc228f4ad&690
http://s3/middle/49e0f107h780bc22a7592&690

http://s5/middle/49e0f107h780bc22bfd94&690

http://s1/middle/49e0f107h780bc22d8870&690

http://s6/middle/49e0f107h780bc22f0815&690

http://s10/middle/49e0f107h780bc2309909&690

http://s16/middle/49e0f107h780bc233900f&690

http://s3/middle/49e0f107h780bc2352172&690

http://s2/middle/49e0f107h780bc236b461&690

http://s8/middle/49e0f107h780bc2382377&690


http://s15/middle/49e0f107h780bc23b43fe&690

http://s8/middle/49e0f107h780bc23e3ca7&690

http://s9/middle/49e0f107h780bc242dbf8&690

http://s16/middle/49e0f107h780bc24776ef&690

http://s10/middle/49e0f107h780bc24d9cf9&690

http://s2/middle/49e0f107h780bc2553c21&690

http://s5/middle/49e0f107h780bc2246824&690

http://s16/middle/49e0f107hb0759a5cc2ef&690

http://s10/middle/49e0f107hb0759a99c8c9&690

http://s4/middle/49e0f107hb0759ac782d3&690

http://s7/middle/49e0f107hb0759b232886&690

http://s8/middle/49e0f107hb0759b50d937&690

http://s10/middle/49e0f107hb0759c080059&690

http://s14/middle/49e0f107hb0759c6389bd&690

http://s16/middle/49e0f107hb0759ca08e0f&690

http://s2/middle/49e0f107hb0759cddaa31&690

http://s12/middle/49e0f107hb0759d1aae8b&690

http://s8/middle/49e0f107hb0759d57a957&690

http://s7/middle/49e0f107hb0759d8583d6&690

http://s13/middle/49e0f107hb0759d94bcec&690

http://s13/middle/49e0f107hb0759d94c2ec&690

http://s10/middle/49e0f107hb0759dc29309&690

http://s16/middle/49e0f107h780bc333969f&690

http://s1/middle/49e0f107h780bc336c4f0&690
                              车队驶入正在打造的契丹祖源 圣地平泉
 
 
转载来源:邵风雷博客 Fenglei BLOG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haofenglei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