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X档案—BMW契丹文化探秘之旅之六:内蒙古民间历朝文物丰富之秘

(2011-11-16 17:13:25)
标签:

宋体

x档案

契丹

99e

文物

文化

中午,来到布力彦苏木(相当于乡),一户在沙漠深处的,农民家作客并共进午歺。这是一户地道老实的农民,他承包了当地一个数百亩的沙漠湖泊和湖边上千亩的荒山,通过在荒山造林,湖里养鱼,岸边养天鹅、大雁、野鸡等,致了富,盖起新房,买了皮卡和许多新式机具,俨然把自己承包的山林水面建成为一个沙漠中颇具规模的私人农庒。

中午饭很丰盛,满满两桌子都是绿色的无任何污染的山珍湖味。自采的蘑菇、山菜,野鸡、山猪、湖鱼。喝着浓烈的套马杆酒,品尝着鲜美的佳肴,我和农庄主人攀谈起来。从承包山林水面到多种经营,从年收入到今后打算,老哥俩越唠越近乎。当他听说我是研究辽金文物的专业人员,高兴地喜形于色。偷偷地告诉我,他也喜欢收藏,这些年在栽树翻地收拾围拦时,时不时就拣到挖到一些石器、玉器、青铜器、金银器、瓷器。周围的乡亲听说他爱收藏,也纷纷把自家下地、修房、挖窖时拣到的各种东西送给他。当然,他从没白要人家的东西,不是弄几条鱼,就是抓只鸡给人家。十几年过去了,他的收藏有了规模,他也从收藏中学到了一些文物知识。我问他这些收藏品今后怎么处理?他说农庄发展了,将来要办成度假山庄,山庄里建个小型博物馆,把多年收藏的东西都摆上展览,让客人不仅能吃能玩,而且有高品位的文物鉴赏,让他们看看新时期沙漠里蒙古人文化上并不是沙漠。我夸他的想法很好,很有创意,很有气魄。

饭后,他搬出了他卧室里的藏品让我们鉴赏。有石器、有瓷器、有陶器、有玉器、有青铜器、有金银器;有实用器、有祭祀器、有殉葬器、有礼器,还有佛道教用器。林林总总摆了一炕,还告诉我们还有两间屋子的藏品在远处,让我们过些日子再看。主人的藏品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都是真品,虽然档次不高,多属一般文物,但保护得很好。有一些很精美的东西,如定窑暗龙纹雕花大碗、影青花卉纹盘、青铜四虎方尊,鎏金铜莲花状豆、银北魏骑金翅鸟交脚弥勒等,一般博物馆都很少有收藏。至于红山玉件更是琳琅满目,精品迭出。我们肯定了主人的收藏,并提出愿帮助他策划建设度假山庒,他高兴地象个孩子,立即邀请我的到他承包的山上一处红山文化祭祀坑遗址去拣宝。他说他曾在那里拣过不少红山小玉件,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能拣到更好的东西。

迎着凛烈的山风,我们爬上他家左侧的一个平顶小山,山下是西拉木伦河,山里是他承包的山林湖面。他指着对面面向西拉木伦河的山坡,说那里曾挖出一座辽代大墓,墓里的东西三大卡车还没拉完。他告诉我们沿西拉木伦河有成千上万座古墓,多数已被历代盗墓者偷盗一空,东西大多散落在内外蒙古地区,哪个农牧民家中都有老辈传下或拾来的几件文物。山上祭祀坑虽然已被人挖掘过,但探秘队员竟然也拾拣到两片石燧刮削器、一个石杵和许多灰陶片,这些5-8000年的文物使大家兴奋不已。在奔向夜宿地巴林右旗宾馆的一路上,大家都不住地谈论着神奇的沙漠农场的主人和他那令人艳羡收藏。特别是拾到石杵和刮削器的记者更是激动地说,以前听说内蒙古地区文物多得一脚能踢出大银锭,一阵风能刮出一篮子红山玉,总觉得是天方夜谭。今天总算开了眼,一拨拉竟拨拉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石杵和刮削器。现在才知道先辈所言内蒙古地区文物多的言论不虚。

晚饭后,应大家的要求,笔者给全队详细介绍了翁博文物公司和收藏家王加勋、裴元博等提供的青铜盔甲。巴林石活字、契丹无名氏绘纸本长卷《道宗春捺钵图》和《道宗秋捺钵图》、春秋捺钵纯金钱币,以及辽代钱币、符牌等文物。辽代绘画的鲜艳精美,特别是画中海东青扑天鹅,舐鹻鹿、射虎、打马球、拜佛等民俗活动,人物动物形象都生动活泼,呼之欲出;构图疏密得当,线条流畅,用色大胆,较为难得。纯金捺钵钱与绘画交相辉映,互相印证,实为天成。完整的二十二个年号二十四种年号钱无可置疑地重写了辽代铸钱史,精美的不同材质的非年号钱和各种符牌,又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契丹人聪明睿智,以及契丹文明的高度发达。这些文物都出土于东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历代史籍都没有记载,所有文物经有关专家和科学仪器检测,确定为真品,这是怎么回事呢?记者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专家的引导下,大家对东三省和内蒙古地区文物比南方丰富的原因集中认定了三条。即:

一、与北方民族国家对中原国家三次灭国战争有关,北方民族在胜利后都把灭亡国家能发掘到的财富都劫掠到了北方民族的老家东三省和内蒙古地区,这是南北文物失衡和南方专家见识短浅的最主要厡因。

第一次是契丹灭后晋,《辽史·太宗纪》是这样记的:“大同元年春正月丁亥朔,备法驾入汴,御崇元殿受百官贺。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大赦,改元大同。三月丙戌朔,以萧翰为宣武军节度使,赐将吏爵赏有差。壬寅,晋诸司僚吏、嫔御、宦寺、方技、百工、图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诸宫县、卤簿、法物及铠仗,悉送上京。夏四月乙丑,济黎阳渡,(帝)顾谓侍臣曰:「朕此行有三失:纵兵掠刍粟,一也;括民私财,二也;”这一次把后晋以前所有历朝遗留的财宝(包括各代钱币)都运到了辽上京地区。

第二次是金灭北宋,据史载,当时的情况是:“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金兵攻入汴京。次日,钦宗遣使金营乞和,金帅提出割地和人质等条件。钦宗又亲往金营为质,献上降表,受尽凌辱,才被放回。金帅已摸透徽、钦二帝的心理,不立即俘虏他们,而是先让他们下令收缴城内的武器、马匹,剥夺宋人的反抗能力;而后又让他们下令官府为金军搜括民间所有的金银财物和妇女。钦宗回来后,即下令搜括计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牲畜七千余匹及妇女一千五百名,弄得城内翻江倒海,搜财抢人,根刷殆遍,民不聊生。靖康二年(1127)正月十日,将钦宗与亲王、大臣等再召到金营囚禁。二月六日,令钦宗跪听金帝诏书,宣布徽、钦二帝废为庶人,另立他人为王。而后下令剥去钦宗帝服,礼部侍郎李若水抱帝大骂,被毒打砍死。次日,徽宗与皇族也押到金营,徽宗哀求能留广南一小郡奉祀祖宗,遭到拒绝。十一日,百官不得已推举张邦昌为帝。三月七日,金帅为张邦昌行册命礼,张一再痛哭,表示不忍叛立,然已身不由己。四月一日,金军押着大批俘虏和战利品启程北撤,俘虏包括二帝、皇后、妃嫔、太子、亲王、公主、宗室、外戚、宰执和其他官员、伎艺、工匠、娟优等各色人群,共计十余万人。金银、马匹、丝帛、车辂、法物、礼器、文物、图书等战利品,不可胜计。而此时的开封城也已被焚毁,形同废墟。”这一次是把长江以南的财富都劫往了东北。

第三次是元蒙灭南宋。12761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同年,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赵显出城向元军投降。元军把临安劫掠一空,所有金银财货及宫室人等均解至大都。元军在扑灭宋军残条势力后,都大掠一番。“丞相颜伯以将士掠夺无度,下令搜检部队行李,将所得撒花银子统统销铸作锭,归朝献纳。经办此事的销钱官依金代银铤成例,制成每重五十两的银锭,取名扬州元宝,呈给世祖忽必烈。当时所铸元宝形呈马鞍,两端圆弧,中间束腰,在形制上与南宋和金的银铤十分相近。扬州元宝在后世多有出土,一般长约145厘米,厚3厘米。背部镌有元宝阴文”。这次劫掠将江南四川及南中国财富都搜罗到了北方。如上灭西辽后财富也劫往内蒙,中国明以前的财富珍宝,就这样多数被埋到北方地下。因为掠夺物各朝东西往往混在一起埋藏,这就出现了所谓的“混坑”现象。

二、辽、金、元的皇陵、高官墓多在东北三省和蒙古地区,他们三族都信奉萨满教,都视死为生,厚葬之风历久不衰。八百年来他们的墓多数被掘被盗,墓中财宝多数又散落东北三省和蒙古地区民间。

三、清入关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颁布禁关令。顺治曾告诫满洲贵族末路退往关东。满人倾族入关,东北人口剧减,借口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顺治开始,满境分段修千余公里柳条边篱笆墙——满洲长城(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康熙中期竣工。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曰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曰新边(《辞海》)。故,在民间有边里人边外人的说法。16681860年,为维护满洲固有风俗和保护八旗生计,康熙七年(1688年)清廷下令对东北实行禁封政策。这个原因使东三省及内蒙古地区广袤的土地几百年未被触动。地下的宝藏也几百年未见天日,历代东北人、蒙古人手中的传世宝物也未能发出它的光彩。

由于以上三个原因,所以南方人至今不知自己祖宗的财宝什么样,更不知辽金元这三代有什么财宝。他们抱着祖宗劫余后支离破碎记忆的物品抱残守缺,坐井观天,以为他们手里的东西,就能代替他祖宗时中华各国财富的真面貌。结果,在北方辽金元近二十年新面世的文物面前大跌颜面,出尽洋相。东北人、内蒙人收藏辽金元文物丰富是历史造就的不争事实,辽金元文物有没有被南方砖家认可,它都客观存在,它们的价值正一步步被发掘,相信总有一天南方的藏友定会丢弃南方砖家的错误思维,成为辽金元文物最有成就的收藏者。

泉痴山人2011-11-11日于京东

附图:

1、老乡养殖的大雁;

2、丰盛的农家菜;

3、山珍湖味香;

4、红山祭坑拾文物;

5、农家留影;

6、专家讲座文物详谈;

7、青铜铠甲;

8、巴林石契丹大字活字;

9、辽画打马球;

10、辽画辽帝拜佛;

11、辽画辽帝之车;

12、辽鎏金银版画出行图;

13、专家讲内蒙东三省文物多的原因。

 

转载来源:泉痴山人的BLOG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peiyuanbo44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