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濒危植物——国家珍稀野生植物台湾苏铁

(2010-08-16 16:04:43)
标签:

台湾苏铁

濒危植物

台东苏铁

苏铁科

旅游

分类: 地理探险

http://www.lady1998.com/fckeditor_userfiles/image/2010deep/201007/p16-p20/9c5f74e87bc259cf48b4f617973986bc.jpg
台湾苏铁,苏铁科,高大乔木;茎直立,灰褐色,基部有众多高5-30cm的吸芽,呈丛生状但主干很明显,主干有分支或无,无茎顶绒毛,高 达8m,直径约20cm。鳞叶软,三角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10cm。羽叶20-50枚,挺直,深绿色,长0.9-2.0m;叶柄长20-85cm, 两侧具刺16-53对,刺长1-3mm;羽片32-96对,条形至线状披针形,革质,上部尾状渐尖,基部略下延,无毛,中脉两面突起;中部羽片长 17-25cm,宽0.7-1.2cm。

 

      台湾苏铁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这种植物起源早于恐龙时代。关于台湾苏铁的文字记载,也可追溯到唐朝。由于数量极少,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又弱,加之原始森林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和过量的采伐,野生台湾苏铁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台湾苏铁通常生长在向阳的沟谷悬岩峭壁或溪河两岸疏林中,喜充足的阳光和湿润、肥沃的土壤,能耐短期干旱。具有抗火烧、喜温暖、畏冷湿、忌遮阴等特征。台湾苏铁在分布区一般都能开花,但种子很少成熟。花期4-5月,被当地人称为“凤蛋”的种子当年秋冬成熟脱落,但种胚要到第二年秋季才发育完全。10多年植株通常在茎于基部产生小芽,芽体长大成分枝,分枝基部又生小芽,再产生新分枝。 在多数人看来台湾苏铁顾名思义就是分布于台湾的苏铁科植物,但据福建树木园郑芳勤,以及中科院北京植物园陈家瑞两位学者研究和论证,其实台湾并没有台湾苏铁生长,台湾生长的是台东苏铁(Cycas taitungensis)。台湾苏铁是1867年有人在淡水井边采到送给英国人Swinhoe的,他是1844—1886年英国驻中国厦门的领事馆官员,Swinhoe采到的这种铁树,中国人称之为“Sea-iron fowl”,译成中名应叫“海铁鸡”或“珊瑚鸡”。 Swinhoe当年把这种苏铁标本从厦门寄给英国大英博物馆的Hance及在英国邱园工作的Hooker.J.D.,后经Carruthers研究,误认为送的苏铁标本是Swinhoe在台湾任领事时在台湾采的,故于1893年定名为台湾苏铁。1994年沈中桴等考证了台湾苏铁模式标本后,认为台湾的野生苏铁与C. taiwaniana截然不同,故于1994年把台湾台东产的苏铁定名为台东苏铁(Cycas taitungensis)。
      但所谓的“台湾苏铁”到底采自何地一直是一个谜。在这之前认为台湾苏铁产于福建、台湾、广东等地,各说不一,近年来研究者们都认为台湾苏铁的产地不在台湾岛,而应该是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台湾苏铁在福建省分布的气候带是南亚热带,即闽南漳州一带。闽东、闽北、闽西等中亚热带地区只见到苏铁或四川苏铁,没有见到台湾苏铁,说明台湾苏铁和闽西、闽北生长的四川苏铁正好相反,是一种喜欢气温较高、温度较大的南亚热带地区的一个苏铁种类。分布地年平均气温20-24℃,1月平均气温11-19℃,7月平均气温24-28℃,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2001年,福建诏安县在官陂镇马坑林场发现野生台湾苏铁20多株,是全国唯一发现的有野生分布的国家稀有植物,也打破了福建只有栽培台湾苏铁的论断。(撰文、供图/乔保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