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孩子不是女人发胖的理由

(2009-07-18 08:42:16)
标签:

孕期

肥胖

理由

借口

均衡

赵英敏

健康

    生孩子不是女人发胖的理由   文:赵英敏

 

   有很多女人和我咨询如何减肥的问题,当我问她发胖的原因时,她会说:生了孩子就胖了,之后就再也不瘦了。
    其实,在我看来,生孩子不是女人发胖的理由,一般女人一两次的妊娠是不会有促进肥胖的作用,但普遍的人生完孩子后,体型都会发生变化,据调查,80%以上的妇女生过孩子孩子后会不同程度的发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她们发胖呢?

    由于现在孩子较少,又比较注重优生优育,新妈妈从怀孕起就会受到全家的保护,每天变着样的做各种大补食物,家务活就更不用说,全家人抢着干,中国人有个说法是怕“动了胎气”,自己也开始额外的珍爱自己,每天想着怎么补充营养,希望自己的孕期可以完美,让自己的宝宝健康又聪明,若生下个十斤的宝宝估计会大家相传,羡慕不已。产后呢,则是天天喝鸡汤吃猪蹄,孩子双方老人带着,还要请个保姆,我国的传统也是要“养月子”,所谓“养月子”就是一个月内是不允许下床活动,吃饭都是在床上进行,基本上没什么体力活动,怕影响产后妈妈休息,孩子会随老人住在一起,喂奶时才会抱过来,长此以往,你想不胖都难!

    其实,对于健康女子来说,孕期体重只需要增加二十多斤即可,胎儿过大,母体过胖,不仅增加母亲将来患上各种慢性病的危险,而且会让未来的宝宝也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危险。

    产后身材不变的例子也很多,我身边就有不少。究其原因,大多是自己带着孩子,又平衡膳食。记得有一个小故事说单位发饮料之类的东西,男同志端起一箱也要费点力气,而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却端起就走,让同事很是吃惊,问过后才知道,整天抱着孩子,从几斤到三、四十斤,如果遇到孩子不愿意走的,一抱就一两个小时,平时怕孩子摔了碰了还要追着孩子跑来跑去,时间长了就锻炼出来一副好身体,更不用担心发胖的问题。另外,在饮食方面,她们在哺乳期时担心婴儿的营养素不均衡,会吃很多平时自己不愿意吃的东西,以达到乳汁的营养全面。孩子可以自己吃饭了,怕孩子挑食,首先要做出个榜样,每天的饭菜煞费苦心,这样一来,不只孩子的营养均衡了,连自己都变得健康又美丽了。


所以,女人产后的肥胖,主要是由于从孕期到产后的一段时间当中,饮食能量和体力活动失去平衡的缘故。


对准妈妈来说,遵循以下忠告,有助于产后尽快恢复苗条的体形:

    ——产前不要大补特补,只要在保证所需营养素的充足即可,平时多活动,利于分娩。

    ——尽量选择顺产,因为自然分娩不仅有利于宝宝的健康,而且能让母体尽早恢复活动能力。这样就能避免产后一个月都躺在床上,造成脂肪堆积的后果。

    ——如果身体一直比较健康,那么就不必特别注重“养月子”。要注意不要摄入过多的脂肪,母体在产前已经储备了至少6公斤的脂肪用于哺乳等消耗,不必担心脂肪不足的问题。乳母更需要的是钙和B族维生素,加上足够的蛋白质和铁。比如说,喝鸡肉汤可以,但不必带着上面的油。吃牛肉可以,但没必要选择肥牛。喝猪蹄汤可以,但没必要拿猪皮当饭吃。吃鸡蛋可以,但没必要放好多油来炒鸡蛋,吃煮蛋蒸蛋的营养会好,也不必一天吃上十几个,最多不超过三个。

    ——多吃些粗粮,如全麦食品,豆类煮的粥等,对供应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好处,同时也帮助预防产后很容易发生的便秘问题。用它来替代一部分精白米精白面主食,还有利于降低体重。


   ——多吃蔬菜。做熟的蔬菜对产妇有益无害,三餐不要光吃鱼肉蛋类,多吃些炖煮蔬菜,有利于预防月子里体重过度增长的问题,但要注意少油少盐。

    ——自己哺乳,可以尽快地消耗体内储备的脂肪,恢复体形。对宝宝来说,这也是母亲给他的最大健康馈赠,必将令他受益终生,也只有母乳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食物。

    ——体能恢复之后,尽量自己照顾孩子,以增加体力活动。并可以在产后3个月后适量的做一些帮助塑身的运动。


    所以千万不要用生孩子作为自己发胖的理由,自己懒惰和错误饮食习惯及思想误区才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要相信自己,坚持努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做个健康漂亮的妈妈就一点都不难。

 

相关博文:

60天让产后妈妈恢复迷人身材

补钙你不得不知的十大误区

营养师:给粗粮降降温

营养师:我与西红柿的亲密对话

减肥勿忘保持优雅挺拔的身姿

营养瘦身汤,七天瘦一圈

两周瘦身,清凉夏日秀自己

 

健康瘦身讨论群:

6244518(已满)

55361060(2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