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营养师赵英敏
营养师赵英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65,215
  • 关注人气:27,6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营养师:炎炎夏日给纤维热降降温

(2009-07-17 08:39:24)
标签:

纤维素

粗粮

过热

降温

适量

赵英敏

健康

分类: 健康生活

    营养师:炎炎夏日给纤维热降降温

                        文:赵英敏

  

    最近常能看见报纸,网络,各种营养类书籍都在推崇膳食纤维的摄入,而且似乎越来越热。

 

    膳食纤维确实是个很不错的东西,甚至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素”,它分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容性膳食纤维。日常生活中加入了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有效的防止便秘,加快肠蠕动,帮助体内排除毒素,并有减轻体重的作用,还可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抗腹泻、预防某些癌症、解毒,调节胆结石,降低血液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

 

    现在相应的产品也随之很多,也许两三年前,我们很少或者没听过全麦这一词,现在到处都是,全麦的面包,蛋糕,面条等等。健康食品纷纷出现了魔芋,红薯,荞麦,燕麦等,似乎是没有纤维就没有营养,没有健康。

 

    膳食热在我看来也和我国的国情有一定的关系,曾经的岁月使得人们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会吃上一碗白米饭,一顿饺子,一顿肉,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奢侈的。可随着生活的转好,一段时期的人几乎不吃白米饭、精面粉、大鱼大肉,就算不上营养的饭菜,甚至谈到那些粗粮就赶忙摆手,觉得生活终于好了,再也不想吃那些东西了,更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吃那些东西,可想不到的是“富贵病”也随之而来了,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肥胖,有趣的是我还依稀记得人们曾经把发胖称为“发福”,是富裕的象征。

 

    由于现在人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减肥,怎么样更健康。众多医学也研究证明了是因为人们的饮食越来越精细,摄入了太多的热量和脂肪导致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有效的控制血糖,降低血脂,调节结肠,预防肥胖等有很好的作用,所以很多营养学者,医学专家不断呼吁人们要注意膳食纤维的补充。因此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来说,纤维似乎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降糖法宝了。在很多人看来,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就是膳食纤维的增加。肥胖者,高血脂者也是如此,最后导致纤维素的越来越热,可是膳食纤维并不是越多越好。

 

一、大量补充膳食纤维,可使胃肠不好的人“不堪重负”。

很多人的肠胃不是很好,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儿童的胃肠道功能较弱,大量的补充纤维,可加重胃排空延迟,造成腹胀,早饱,消化不良等。甚至出现上腹不适、嗳气、肚胀、食欲降低等症状,也会影响下餐的食欲。

 

二、大量补充纤维,可造成人体营养素的缺乏。
另外膳食纤维经过体内,延缓糖分、脂类吸收,带走体内油脂,毒素的同时,由于它不懂得分辨对人体有害或有益物质,还会将体内的营养素一并带走,如钙、铁、锌等元素,并影响其吸收,这对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尤为不利,对本身就缺乏这些元素的群体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大量补充纤维,可降低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蛋白质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生命的产生、存在和消亡都与蛋白质有关,是生命物质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也可以说我们是由蛋白质堆砌而成的。所以蛋白质的补充尤为重要,尤其是对那些糖尿病患者,老人,和儿童。我们补充营养一方面需要强调补充的来源和量,另一方面要注意其消化率和吸收率。而大量的进食膳食纤维,特别是不容性膳食粗纤维,将导致胃肠蠕动减缓,使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更弱。加上一些糖尿病患者顾及血糖波动而减少肉,蛋,奶等优质蛋白的摄入,这样一来,必定会导致蛋白质营

养不良。

 

四、大量补充纤维,可导致低血糖反应。

部分糖尿病患者血糖很“脆弱”,往往因饮食,运动,药物的改变或控制不当,导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有些甚至是在短期内突然由低膳食纤维的饮食转为高膳食纤维饮食,导致一系列的消化道不耐受,也因此加重胃轻瘫,使含能量的营养素(糖类、脂类)不能被及时吸收而导致低血糖反应。尤其是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应该特别注意。

 

    所以,提醒人们,充分认识膳食纤维益处的同时,还应认识到补充膳食纤维并不是多多益善,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肠胃不好的群体最好将粗粮细做,这样可以缓解胃消化的不适,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食用过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粗粮的摄入量为:50~100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