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劳务经济进入品牌时代

(2008-06-24 15:16:20)
标签:

杂谈

分类: 论文

 

当前劳务经济已进入品牌经营时代。国外的菲律宾女佣、英式管家等,都是世界知名劳务品牌,国内的“米脂婆姨”、“蓝田厨师”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劳务市场的竞争就是劳务品牌的竞争,谁能先人一步形成自己的品牌,谁就能在劳务市场上抢占先机。

近年来,劳务经济逐步走向成熟,为打造劳务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要让品牌真正适应市场,还需要加强劳务职业培育,建立政府引导机制,做好劳务输出后续化服务。

 职业培训创品牌。劳务品牌的核心,是务工人员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信誉。当前劳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就业能力,使劳务输出向职业技能型转化,是形成劳务品牌的必由之路。一是实行政府买单。要制定就业培训规划,整合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展劳务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的基本文化素质。安排专项资金,免费对低保对象、困难群众等社会弱势群体培训。对适龄外出务工的农民群众,第一轮培训政府买单,第二次培训适当收费。二是实行订单培训。把劳务培训与用工企业的岗前培训结合起来,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以订单式培训搞规模输出,以特色培训树劳务品牌,使劳务输得出,站得住。没有经过培训的一般不介绍出去,这样才能保住劳务品牌。三是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开展二、三产业迫切需要的而文化知识要求又不高的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并把技能培训与职业技术鉴定相结合。

政府引导树品牌。实践证明,只有形成劳务品牌,才能让大批劳务人员更好地占领和拓展市场。那么,谁来打造劳务品牌?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责无旁贷。一是要加强政府对劳务输出的引导和组织。政府引导的目的是使劳务经济逐渐由自发地投靠亲友“滚雪球”式的输出向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外输出转变,形成一定的输出规模。这是品牌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单个劳动力无论有多么大的市场,多么受业主欢迎,最终不会形成品牌。二是要加强政府对劳务品牌的推介。各地要充分挖掘特色技能、工艺,通过能人、专业队伍带动,组织劳动力有序流动,把“游击队”变成“正规军”,把具有特长的劳动力组成“人才方阵”,突出个性,错位发展,变一般化输出为特色化输出,全方位推进品牌战略,形成一地一品的格局,形成自己的劳务优势,最终占领市场、巩固市场、扩大市场。同时,由政府出面到外地召开劳务推介会,通过资金倾斜、政策扶持等措施,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协调系统和信息平台,实现政府、民工、企业等“多赢”。
    
 服务管理促品牌。发展劳务经济,打造劳务品牌,形成有战斗力的劳务大军,需要劳务输出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搞好服务,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一是健全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整合行业信息,联通从中央到地方的劳务信息网络,建立高效信息服务体系。实行劳务输出“一条龙”服务,引导劳动力有目的、有组织、有效益地流转。二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各级各部门要尽力解决务工人员居住、子女上学、工作环境等问题。对输出人员进行包括劳动关系管理、社会保险费征缴、维权等内容的全方位管理和服务。乡村组织积极兴办社会事业,帮助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家老人的生老病养照料和子女教育管理等问题。三是健全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城乡结合、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网络。举行大型劳务招聘洽谈会,积极进行劳务合作交流市场化合作。总之,培育成熟的劳务品牌,将实现劳务品牌数量规模化、组织有序化和竞争特色化。

   (该文发表于 2004111日《人民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